□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徐穎 通訊員 范江歐美 丁燕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一首《說唱臉譜》唱出中國京劇臉譜的奇妙。武漢有這樣一位高人,專畫戲曲臉譜,畫了幾百件,他畫的這些臉譜目前正在武漢博物館展出。
“粉墨春秋——江威京劇臉譜作品展”作為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jié)的重要單元,面向公眾開放。該展由武漢博物館、武漢市藝術學校等共同主辦,將持續(xù)展出至11月9日,觀眾可提前預約免費參展。
用鮮明的顏色塑造人物內(nèi)心世界
極目新聞記者在展覽現(xiàn)場看到,江威的臉譜創(chuàng)作是成系列的,如京劇三國人物系列之張飛、周倉、關羽等,京劇水滸系列之李逵、魯智深、劉唐等,封神演義系列之姜子牙、申公豹等,隋唐演義系列之尉遲恭、單雄信等等,每個臉譜顏色、筆法都非常鮮明。
“這次展廳有400平方米,展出有數(shù)百幅臉譜,這只是我這些年所畫臉譜中的一半。”江威說,“每個臉譜都有他的性格,用鮮明的顏色來說明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就是臉譜的魅力。”
展廳現(xiàn)場,有一對夫妻帶著小孩來看展,爸爸教孩子:“你來數(shù)一數(shù)這里有幾張紅臉、幾張黑臉……紅臉代表忠義,黑臉代表正直……”小朋友一跳一跳認真地數(shù)起來。
有幸被翁偶虹收為最小入室弟子
臉譜有悠久的歷史,是戲曲化妝的特殊手段和獨特的面部造型藝術。著名戲曲作家、理論家、教育家翁偶虹也是畫臉譜的高手,他曾說,臉譜“脫胎于上古圖騰,濫觴于春秋儺祭,孳乳于漢、唐代面,發(fā)展為宋元涂面,形成為明清臉譜”。經(jīng)過歷代戲曲演員的長期實踐,臉譜藝術家逐步把各種人物畫臉的圖案加以完善,歸納分類形成固定譜式,用顏色與線條畫出五顏六色的面部圖案,根據(jù)人物每人一譜, “花而不亂”“有人必譜”。
江威今年55歲,現(xiàn)就職于武漢市藝術學校,出身于梨園世家,從小學戲練功,曾是武漢市京劇院一名京劇花臉演員,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中國戲曲學院進修,其間有幸被戲劇家翁偶虹先生收為最小入室弟子,得到先生的教誨和真?zhèn)鳌?/p>
江威向記者回憶,當時他利用演出業(yè)余時間往返于武漢與北京之間,翁先生所講內(nèi)容他都用筆記下來,翁先生所畫的一些臉譜他用相機拍下來,回到家還要不斷琢磨。1991年,翁先生給他寫下這樣的寄語:“弘揚民族文化 振興京劇藝術”,希望年輕一輩傳承好國粹藝術。這件寄語作品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