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嚴芳婷)10月13日,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專家評論會第一次會議在漢舉行,20余位戲劇界專家就已演出的劇目進行點評,助力中國戲劇節入選劇目繼續打磨精進。
自戲劇節開幕以來,戲劇演出、主題展覽、專家評論會等戲劇盛宴,給武漢這座英雄城帶來濃郁的戲劇文化氣息。本次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對入選劇目的題材選定、演出現場、創排細節、角色塑造等方面進行深入研討,圍繞中國戲劇如何守正創新,擴大對外交流,弘揚主流價值等方面展開觀點碰撞與交流,探尋戲劇傳統文化和美學意義的內涵思路。
對京劇《母親》的創排和呈現,多位專家表示肯定和祝賀。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李春喜說,京劇的發展關鍵是要探究守正創新的問題,我們需要更多像《母親》這類優秀的紅色革命題材作品,來為現代京劇藝術增色。云南藝術學院原校長,戲劇與影視文學國家一流專業帶頭人吳衛民說,《母親》作品的題材和立意依舊是當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其表現形式從奇的角度切入,充分展現出了小腳母親拓開中國女性解放之路的偉大,值得贊賞。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宋寶珍認為話劇《逆行》的編排,表現出了中國話劇藝術家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行的情懷。這部劇不是簡單的抗疫宣傳戲,而是真正鐫刻出了中國抗疫這段艱難的歷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平認為,《逆行》這部戲成功在于寫出了真實感,在于塑造出了每個小人物的堅守和精神。
中國劇協《中國戲劇》雜志社原主編賡續華在評價川劇《草鞋縣令》時,用了“舒服”“耐看”來贊譽。她表示,這部劇反映出了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以史鑒今,對當今社會弘揚正能量精神具有重要價值。中國評劇院藝術指導、北京演藝集團藝委會副主任王亞勛表示,現在藝術院校的精品力作不斷,十分不易,我們應當重視和鼓勵年輕戲劇人才的接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