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馨)10月14日上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叢編(1920-1927)》在漢首發,這是一部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鴻篇巨著。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從1979年開始,湖北大學田子渝教授領銜的編纂組,從世界各地窮搜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原始文本250多種,精選出151種,約2500萬字,編成五編共45卷的《叢編》。
《叢編》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的燦爛文化景觀,讓這些深藏在各地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檔案館和個人收藏的新善本重新出現,其中不乏孤本、珍本、一級文物。《叢編》的出版,使這些十分珍貴、不可再生的紅色圖書化身萬千,以利保存,供世人閱覽,供學人研究。
《叢編》第一編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經典,共3卷14種,將這一時期我國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原始經典全部輯入整理出版;第二編是外國政治家、思想家和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詮釋本,共61種;第三編是國內政治家、思想家和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詮釋本,共40種;第四編是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作,共23種;第五編是專題性著作,即婦女、文化兩個專題著作的匯編,共13種。
《叢編》體例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是原始文本,70%是第一版,全部影印出版;二是“說明”,對著作的版本、封面設計、基本內容、價值及出版、社會效果等作研究性的解讀;三是“注釋”,對著作中的專有名詞、概念、人物、事件、地名等作介紹、疏解、考證。“注釋”部分下功夫最大,有500多萬字,相當一部分中譯文對照了原始外文本,一些釋文填補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