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代再霞)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能占據制高點。10月14日,武漢市標準化工作成果會向社會通報:一批“武漢標準”已成為國內國際標準。
武漢市創建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三年以來,新增國際標準20項,累計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74項,居副省級城市前列;新增國家和行業標準449項、地方標準350項、團體標準159項。同時,武漢市還先后開展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國家物流標準化示范城市建設;在高新產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也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
武漢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科教基礎優勢明顯。武漢市的空間地理信息、5G通信、光纖光纜、海洋工程裝備、智能電網裝備、存儲芯片等產業居國內領先水平。武漢大學、烽火通信,長飛光纖等一批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已建成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國光谷)、武漢城市發展標準研究中心和團體標準發展促進中心等一批標準創新服務平臺。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不斷強化技術支撐能力,精準把握團體標準培優發展的重大機遇,進一步提升“武漢標準”在國內國際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