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通訊員 張曦 葉青
9月28日10時,隨著最后一車混凝土澆筑完成,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洪山院區項目主體結構封頂。看著一幢幢平戰結合醫院拔地而起,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高級工程師杜永奎的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作為武漢應急醫院建設項目指揮部指揮長,在我省,他“統管”的平戰結合醫院達17家之多。
打造湖北樣板,不能退縮
杜永奎怎么也沒想到,在1年多里,竟有這么多平戰結合醫院項目撲面而來。此前,他的履歷光鮮:從業14年,獲得過魯班獎、省五一勞動獎章等諸多獎項,還參與過“兩山醫院”建設,完成7家定點醫院改造。在醫院方和工程建設方看來,他是不二人選。但在杜永奎心里,卻蟄伏著無以名狀的忐忑。
杜永奎深諳,這次任務非同尋常。體量之大,歷史罕見,更為嚴峻的是,工期非常緊。
2020年10月5日,武漢市“四區兩院”公共衛生重點工程之一、新洲區首座“平戰結合”醫院——武漢同濟航天城醫院開始施工。面對工期,大家犯難了,畢竟一座總建筑面積近21萬方、床位1000張的新院區要在10個月內完工,是個極限挑戰。
“這是關乎生命的工程,不能退縮。”杜永奎篤定決心。前期,他下足了功夫,多次評審方案,推進設計確認;總結“兩山”醫院快速建造經驗,引入相關做法;因地制宜,150家分包同步穿插作業,大幅縮短工期。
第一次到同濟航天城醫院的選址地點,杜永奎大失所望。偌大的場地,不過是21個爛水塘。通往工地的路,是一條狹窄的鄉村小路。杜永奎帶領團隊,協調市政、交通、農場等,搶修、拓寬、加固,奮戰4個日夜,終于打通一條運輸大動脈。
2020年11月,工程進入白熱化,熬夜成了常態,杜永奎與工人們一起鏖戰,矢志打造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湖北樣板”。
10天開挖土方約20萬立方米,是正常速度的4倍;28天完成5510根預制工程樁施工,節約一半時間;83天,首棟單體——感染樓主體結構封頂……杜永奎帶領團隊不斷刷新醫院建設的“湖北速度”。
以創新為匙,開啟“平戰結合”之門
杜永奎團隊承接的任務,接近我省疫后重振醫院項目的四分之一。
“如何在平戰結合這張空白試卷上作答是更為艱巨的考驗?!倍庞揽f。實現從平到戰兩種狀態下切換,需要全方位思考,有時貌似不起眼的轉換,其背后需要數十個工序和十余項創新作支撐。
一個個大膽設想,讓設計中的醫院日臻完善:平時供正壓使用、戰時供負壓使用的病房;裝有軌道小車,輕松穿梭于各科室間,快速準運手術包等的醫用物流傳輸系統;講求“身份論證”、避免被無關人員觸碰的醫療垃圾處理系統等在圖紙上一一呈現。
但如何讓設想走進現實,無先例可以借鑒。設計、改造、試驗,團隊沒日沒夜攻關。一摞摞尺厚的設計圖紙、成千上萬次的推演運算,終于洞開一道道曙光。
“嘗試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嘗試注定失敗。”杜永奎常用這句話鼓勵隊友。他帶領團隊創新地將兩山醫院的“三區兩通道”布局運用到醫院整體結構中,一旦疫情來襲,可迅速轉換為以門診、醫技、住院、防控指揮、后勤保障等為一體的省級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而在光谷同濟兒童醫院,在設計圖紙已初具雛形的情況下,他的團隊因勢利導,一幢停車樓可“秒變”方艙醫院。
“其高效封堵、快速智能轉換等創新技術研究,為后疫情時代國內外新建綜合醫院提供新方向、新思路?!睒I內專家評價。
精益求精,提升重大公衛事件應對能力
“相比建成一座醫院,我們更想建好一座醫院。不同類型的醫院,其建設中的‘著力點’也不同。”杜永奎認為,精益求精可提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為此,他特意建立科室訪談制,讓醫護一線的聲音直達建設終端。
“雖然,我們做的是大體量混凝土澆筑、大面積管線布網,但在許多看似粗活的背后,必須有精益求精的匠心和溫暖人心的情懷。”為此,在他建設的醫院里,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細節:潔凈度管理系統,精準控制塵埃粒子數、細菌菌落數等;手術通知展示系統,改善傳統醫院手術過程中家屬“不知情”窘狀,減緩家屬焦慮情緒;醫護對講系統,讓醫護實時了解患者身體狀況,溝通病情……各類信息化內容的設計、實施、落地,顯著提升了平戰結合醫院便捷、高效的使用體驗,不少醫院信息化建設達到國內醫院領先水平。
在杜永奎領銜建設的醫院中,今年將有1家正式投入運營,為湖北省公共衛生補短板項目跑出加速度?!霸绞菦_刺階段,越不能馬虎,只有秉持工匠精神,才能將‘湖北樣板’打造得更完美?!倍庞揽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