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近日,華中科技大學數字PET實驗室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則聲明,對云南一家公司的招標公示內容要求進行澄清。這一做法在業內引起關注。
數字PET團隊核心成員張博介紹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今年5月12日,云南紅河醫療醫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公布了關于進口數字PET-CT的招標公示,內容稱,該公司擬申請政府采購進口數字PET-CT,為三甲腫瘤專科醫院使用。進口數字PET-CT設備“研發時間早,技術成熟”“國內同類產品與進口產品在技術先進性上尚有一定差距,不能替代進口產品且不能滿足醫院日常工作需要。”“建議在采購單位資金及各方面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采購全新的進口產品。”
張博說,團隊曾于5月25日向該公司發函聲明提出抗議,“我們團隊研發了全球首臺臨床全數字PET醫療器械,于2019年5月獲批中國醫療器械注冊證。2020年6月,首臺臨床數字PET在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院裝機運行,至今已穩定運行一年以上,為上千名患者提供了服務。中國源頭創新、全球首創的數字PET引領了該方向,‘不能替代進口產品且不能滿足醫院日常工作需要’的說法完全是顛倒黑白。”
他表示,因至今也未收到對方正式回應,所以實驗室發布聲明表明態度。“目前,國內許多廠商為了采購進口設備,普遍習慣于貶低抹黑國產設備。這次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不僅嚴重失實,也是赤裸裸的國產歧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根據紅河醫療醫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留下的電話,與對方取得了聯系。對方表示,他們發布的并非招標公示,而是公示前的專家論證意見,公司已將數字PET團隊的意見反饋給了專家組,“我們不是專業的技術人員,所以也不太清楚”。對方還稱,這次招標的是國際標,國內國外廠家均可投標,并不存在歧視現象。
記者注意到,在專家論證意見公示中,不僅涉及數字PET-CT,還有回旋加速器等多個產品,專家意見均為“建議可以采購全新的進口產品”。
PET/CT系統主要應用于惡性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療效評估、病理研究等。傳統PET受超高速閃爍脈沖信號采樣問題的制約,40年來未能突破其模數混合的技術路線;由于研發門檻極高,PET關鍵技術和設備市場長期為少數跨國企業壟斷。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團隊于2004年發明MVT(多電壓閾值)采樣技術,歷經20年發展,發明發展了全數字PET,在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國家藥監局等部委支持下完成了從0到1的全過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臨床全數字PET于2018年獲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2019年獲批中國醫療器械注冊證,相關工作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2019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等獎項。
盡管獲得我國科學界和醫學界的極大關注與認可,但數字PET的市場銷售之路并不順利。
張博也是臨床全數字PET/CT產業化單位的負責人。他說,這兩年跑了大大小小數十家醫院,一聽說是國產設備,采購負責人幾乎都沒興趣,認為進口設備成熟有保障,而且性能一定比國產的好。
而在湖北省最近完成的PET/CT采購中,有一臺正是原創全數字PET設備。鄂州市作為全數字PET產業化的承接地,采購了全球第一臺國產全數字PET/CT臨床設備,供該市中心醫院使用。鄂州市中心醫院核醫學中心主任焦次來介紹,相比傳統PET,數字PET設備最大的特點就是“好用”。“因為實現了數字化、模塊化,所以特別好維護。對于患者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則是又快又準的檢查體驗。”
業內人士分析,數字PET團隊此舉,其實是對中國高端醫療器械長期進口化的一種無奈之舉。終端市場固有觀念的轉變不是一個容易的事,一方面需要國貨“爭氣”,用實力說話,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些政策支持。近兩年,國家已提出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