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嚴運濤、通訊員肖滿、梁艷萍)10月12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洪山院區建設工地一片繁忙,機械聲此起彼伏,多臺塔吊正在起吊運送各種材料,數十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建筑主體已經呈現。
與此同時,位于地鐵5號線青菱站附近的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洪山院區、洪山區婦幼保健院、洪山區疾控中心也是馬力全開、抓緊施工。當日,洪山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提案人、部分常委、委員實地調研督辦《關于洪山區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補短板項目推進建設的建議》重點提案,詳細了解項目建設進展、竣工投產的時間節點、投產成效等。
據了解,洪山區在武漢市中心城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目前常住和流動人口規模已突破200萬。但洪山區沒有三甲綜合醫院,僅有少量三甲專科醫院,且多數靠近卓刀泉、關山等地。近年來,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城區人口激增,特別是和平、張家灣片區人口規模堪比一座小型縣城,但區域內甚至連一家二甲醫院都沒有。
在洪山區政協第九屆五次會議上,洪山區政協委員、湖北省腫瘤醫院麻醉科主任朱定成提出,加快補齊洪山區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短板,重塑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普及公共衛生知識。洪山區政協將《關于洪山區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補短板項目推進建設的建議》列為重點提案,并多次督辦。
洪山區衛健局負責人介紹,未來五年,全區公共衛生補短板建設項目共14個,總投資超過90億元,目前開工建設項目13個,預計到今年底,7個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3個完成地下室結構封頂、3個順利完工。13個項目建成后,總增加床位3648張,其中平疫結合可轉化床位1985張、精神衛生特殊床位109張、婦女兒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床位939張,極大緩解洪山區老百姓看病難的壓力。
為重塑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洪山區推進組建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委員會,在轄區公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并擴充公共衛生科,開通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功能,組建20支流調隊伍,完成6家發熱門診、21家基層發熱診室規范化建設,儲備31家隔離點,設立洪山康復驛站,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243個全科醫生服務團隊,在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醫養結合服務,按照二級醫院標準建設5家社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