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要求嚴格遵守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間限制,嚴格執行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合法依規運營,為未成年人生活學習和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網絡環境。
當前許多游戲平臺的防沉迷系統依然存在漏洞,且亟待進一步完善。有的游戲平臺單機版游戲成為了“漏網之魚”,無需認證、注冊,打開即可暢玩;還有的游戲雖然需要注冊認證,但在等待實名認證結果之前,依然可以正常游戲,這會讓一些“聰明”的孩子鉆空子。由此可見,游戲防沉迷系統從推出到運用再到完善必然會經歷一個長期的“修煉”過程,短時間內會有一些效果,且需要其他力量的介入和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足夠的陪伴以及榜樣力量的發揮,能夠在防沉迷推進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如果家長們平時就在孩子面前沉迷玩手機,那也不應過責孩子“有樣學樣”。身正為范,以身作則。家長通過對自身習慣的糾正,培養孩子更高雅的興趣愛好才是讓孩子從沉迷中清醒的“解藥”。畫荻教子的成語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講的是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一起誦讀許多名篇詩集等,讓歐陽修的寫作達到成人水平。可見,家長良好的行文示范,且帶領孩子擴寬興趣,能助力孩子更好成長。
因此,家長群體就應扮演好“后援部隊”的角色,配合政府,做好輔助工作,對孩子進行科學引導和教育。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后援部隊”的“作戰”表現有待進一步提升。通過媒體調查發現,十一假期期間,一些未成年人利用家長的身份信息登錄游戲,繞過了平臺的限制,讓實名認證成為形同虛設的防線。由此可見,未成年人防沉迷的“主戰場”已然轉移到了后方。
童年時期的孩子們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極容易被網絡游戲所吸引。網游新政的落地,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網游,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在此關鍵時刻,更需要家長與政府之間的緊密配合。廣大家長從當下開始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和引導永遠為時不晚,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樹立起自律意識和規矩意識亦然。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一定能戰勝“沉迷游戲”,成為我們的驕傲。
稿源:荊楚網
作者:張睿(武漢新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