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廖志慧、通訊員李睿、王士春)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在武漢召開的全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工作經驗交流會透露,今年湖北將再投入1億元,助力糧食應急體系建設。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湖北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經歷實戰大考,經受住了壓力測試。在國家局五省聯動機制框架內,省糧食局協調省財政安排1.7億元專項資金,解決企業成品糧應急增儲、加工、供應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提請省防指將274家糧油應急企業納入“停不得”企業名單,支持企業復工復產,7天內將全省成品糧庫存由15天的供應量提高到30天。并加大儲備輪換比例,限時限價成交地方儲備24.9萬噸,免收地方儲備交易手續費,為加工企業提供充足糧源,確保源頭價格不漲。
省糧食局介紹,2020年國家局安排優質糧食工程項目資金2.8億元,助力全省疫后重振。省政府出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省發改、財政等部門2020年安排項目資金1.8億元,重點支持十堰、宜昌、恩施、襄陽、黃岡、咸寧、隨州、孝感、神農架林區等44個縣市開展應急加工線和成品糧倉建設。今年準備再投入1億元,助力糧食應急體系建設。
湖北已出臺技術指南,指導基層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將糧食應急儲備保障中心建設納入糧安考核重點內容,督促市縣按期完成建設任務。截至目前,全省已開工建設43個糧食應急保障中心項目,完成投資13.8億元。
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湖北將建成應急儲備糧油充足、應急設施設備完備、應急物流運輸暢通、應急加工能力充足、應急供應網絡健全、應急響應協同高效的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儲備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平戰結合、保障有力”的運行機制。在武漢市主城區,按照不低于主城區常住人口15天需求市場供應量,建立相應規模的成品糧儲備。原則上每個市、縣建立1家糧食應急儲備保障中心。結合大中城市、山區、產區的不同需求,全省規劃建設糧食應急儲備保障中心項目80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