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冬莉
通訊員 代再霞
“武漢電氣行業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試點以來,智能電氣產品拉動工程合同近17億元。”17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電氣行業協會獲悉,參與對標達標的企業更有實力參與高端市場和重大工程的競爭,智能電氣產品銷售合同達8億多元,利稅1億多元。
據悉,這些智能電氣產品被用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國內海南美蘭國際機場、福建數字化小鎮、京東方及武漢地鐵等國內外多個重點工程項目。
武漢電氣行業是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確定的第一批行業對標達標提升試點單位,武漢電氣行業協會現有會員企業近百家,行業總產值達500億元,在華中地區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一批會員企業在全國電力裝備行業有較大的影響力。
在去年制定《智能型低壓成套電力開關設備及控制設備》團體標準的基礎上,協會以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試點工作為契機,與供電部門設計院一起,組織制定并發布了《關鍵元器件和材料供應商評審及進貨檢驗要求》和《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成套配電設備》兩項團體標準,為深入開展行業對標達標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撐。
“電氣行業通過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試點,認真組織貫標培訓,行業內企業培訓率達到90%,標準知曉率達到90%以上,先進標準執行率進一步提升,促進了電氣市場向高端化方向發展。”據協會介紹,在先進標準的支撐和引領下,智能化產品得到大幅應用,用戶可以在手機APP上隨時查看供電監控視頻,方便了用戶的用電管理,提高了用戶的安全用電系數,降低了用電的運維成本,達到了節約用電和節能減排的效果。
通過參與行業對標達標試點,武漢電氣行業協會又有3家企業進入武漢市百強、5家企業進入武漢市制造業百強,2家企業被認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1家企業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基地”授牌。
武漢電氣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繼續積極推進行業對標達標和團體標準制定工作,力爭用3年時間,進一步優化完善武漢市電氣行業團體標準,培育一批團體標準達標認定先進企業和“標準領跑者”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