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江漢大學省部共建精細爆破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這是我國工程爆破領域的首個國家級科研平臺。
省部共建精細爆破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國家和湖北省重大科技需求和戰略目標為導向,圍繞“爆破作用機理與分析測試技術”“爆破效應精細控制理論與技術”“智能爆破新材料與新技術”三個研究方向,推進高水平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了解到,工程爆破民用領域十分廣泛,在礦山開采、水利水電建設、交通工程、城市建設等領域,都有工程爆破的身影。改革開放后,伴隨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在工程爆破領域的實踐規模龐大,從業人員數量、器材消耗量都居于世界首位。
在升級為國家級科研平臺前,實驗室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采用“實驗室+公司”的發展模式,推進以用為導向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轉化帶來的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
我國首例高層樓房爆破拆除工程——1995年武漢橋苑新村18層傾斜大樓搶險爆破拆除工程,世界上一次性爆破拆除最長的城市高架橋——2013年3.5千米武漢沌陽高架橋一次性爆破拆除工程,世界上一次性整體爆破規模最大的群樓拆除工程——2017年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19棟樓房爆破拆除工程等工程爆破領域的標志性案例,都是實驗室科研轉化的成果。
“爆破是‘瞬態過程’,發生的時間短,精細爆破就是要去研究、控制爆破的‘一瞬間’,也是實驗室研究的核心內容。”該重點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爆破的‘瞬時性’給理論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國在工程爆破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落后于實踐,工程爆破進一步攻關,需要基礎理論的支撐。比如,爆炸會產生沖擊波、造成地面震動,這就可能引發周邊建筑的損壞,爆破過程飛沙走石,產生粉塵,炸藥本身是化合物,爆炸結束后有副產物,如有毒有害氣體等,“精細爆破要控制爆破過程的方方面面,把對環境和人造成影響降到最低。”
據悉,省部共建精細爆破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后,會繼續延續“實驗室+公司”的發展模式,在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同時,強化基礎理論的研究。未來五年,實驗室將建成精細爆破科創中心、江夏野外實驗基地,研發大型爆破實驗裝置,并開展川藏鐵路等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研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歆 見習記者 田佩雯 通訊員 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