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海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為了保證邊貿需求,我們的生產線,從開工的那一天開始,一天也沒停過。”從1949年9月第一片青磚茶下線開始,已運轉72年的趙李橋茶廠,用正常的生產節奏,慶祝新中國的72歲生日。
與新中國同歲的,還有華中港航集團、湖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湖北省郵政分公司、湖北省供銷合作總社、中國人保財險湖北分公司、武漢中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這批特別的企業,在72年的發展歷程中,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成為觀察我國發展、崛起的生動樣本。
9月30日至10月8日,湖北日報推出系列報道“祖國頌·我與新中國同歲”,全媒記者走進1949年至1950年10月期間成立的八家湖北企業,在國慶節這個特殊的時刻,講述他們創設、發展,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
同呼吸 共命運
有“國運”才有“企運”
新中國成立72周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意義重大,融媒報道創意需“更上一層樓”。
國慶,展示國家快速發展、群眾幸福生活的時機窗口。如何跳出“四季歌”式的主題報道,在內容、形式上突破過往?9月初,湖北日報編輯部在頭腦風暴中“碰”出“祖國頌·我與新中國同歲”的策劃主題。
這個“我”,有別于以往“我叫國慶”“我生在國慶”等人物報道的“我”,而是一家家誕生于1949年至1950年10月1日前、與新中國同歲(但可能不同月份)的企業。這些企業與新中國一起出發,是觀察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群眾生活變化的特殊窗口。且對讀者來說,這些企業的故事比較新鮮。一來,1949年成立的湖北企業有哪些,很多人并不清楚,能勾起讀者的興趣;二來,與新中國同歲的企業,是72年歷史風云的見證者,其故事能給人以啟發。
全媒記者先后來到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檔案館,查閱歷史檔案,追尋選題線索,找到了確證——湖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郵政分公司、中國人保財險湖北分公司等企業的舊檔案上,清晰標注著成立的時間。
企業名單確定了,其中多次報道過的企業,如何寫出新意?
“國運”“企運”緊密相連。這八家企業,都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需要恢復經濟秩序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都在計劃經濟時期,憑借自己獨有的功能,創造過輝煌業績。
比如,趙李橋茶廠的成立,是為了滿足邊貿需求;華中港航集團的成立,是因為武漢亟需恢復、提升水運能力;湖北糧油集團的前身華中油脂公司,肩負著為新中國賺取外匯的重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年有百億級的資金通過郵政“綠條子”從全國各地流入湖北。這批企業也在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同時,攀到了輝煌的頂峰。
因此,結合國慶背景,我們突出“有了國運,才有企運”這一主題。
從輝煌到迷惘再到重拾自信
企業發展匯入時代大潮
輝煌過后,遭遇迷惘。面對市場大潮的沖擊,不少企業失去了獨有的市場地位,一度無所適從——
改革開放后,湖北供銷經營萎縮,效益下滑,虧損增加,從無限輝煌到跌落谷底,迎來嚴峻挑戰;隨著外貿體制改革,大批競爭者涌現,湖北糧油經營受挫,一度陷入糾紛,困難重重。
盡吾之力,與國同行。這批新中國“長子”,紛紛到市場的大海中去“撲騰”,用市場的辦法去闖出路。誠如中原電子總經理嚴忠所言,“只要國家有召喚,我們就義無反顧地向前沖。”
上世紀80年代末,港口工程減少,但隨著中國發展和現代化交通路網的編織,大江大湖上興起“建橋熱”,敏銳的二航局抓住機遇,向橋梁領域轉型,成長為世界舞臺上“中國橋”的代表企業之一;供銷社成為廣受農民歡迎的“新種田人”;“綠衣信使”變成了“百事通”。在市場的摸爬滾打中,這些企業重拾自信。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勇攀高峰,成為這些企業最鮮明的特質。他們一路見證著國家走向繁榮、民眾邁向小康,一路貢獻自己的力量,也一路分享著發展的紅利。
如今,華航集團已成為擁有17艘巨輪、運力17.2萬噸的現代化綜合物流企業集團;湖北糧油營業收入從2013年的3.7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5億元,飆升11倍;湖北人保保費收入從零起步,“十三五”保費達到754億元。
volg、海報齊上陣
融合創新更出彩
“祖國頌·我與新中國同歲”融媒報道,以文字、volg、海報等多種形式呈現,湖北日報客戶端推出專題。
到企業采訪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注重搜集歷史照片、視頻,以現場打卡的vlog等方式,錄制視頻新聞,在新媒體平臺推送。如《“川”字青磚茶 湖北新名片》,全媒記者在“川”字茶博物館拍攝了一段vlog,里面出現的老物件、老茶磚、新青磚茶產品等,都十分吸睛;《從“三趟快車”駛向百億企業》,視頻剪輯運用了膠片背景,將老照片以膠卷底片的形式進行呈現,第一趟快車發出時的珍貴視頻也穿插其中,觀看時很有代入感,仿佛穿越到了那段崢嶸歲月。
此外,融媒報道還推出了八張新聞海報。產品采用系列海報形式,選取八個企業具有代表性的圖片,并進行特效渲染,增強其歷史的厚重感;再配以簡短的文字摘要,附上二維碼,想看報道全文,掃描二維碼就行。系列海報將這組融媒報道集中展現,制作精美,創意新穎。
“祖國頌·我與新中國同歲”融合創新案例,充分說明節日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有利契機,主流媒體應該主動作為,通過精心策劃組織節日報道,在新媒體平臺創新表達手段,以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報道去引導社會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