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在上海揭曉,武漢以“智慧城市賦能疫后重振,推動超大城市治理創新”為主題,從全國47個省市申報的117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區最高殊榮--城市大獎,并將代表中國區參加全球智慧城市大獎的角逐。
武漢之所以能從眾多申報項目中閃耀登場、迎來“高光時刻”,與之始終堅持走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道路密不可分。近年來,武漢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一批優質品牌讓城市更智慧、更便捷、更宜居,助推現代化大武漢邁出堅實的步伐。此次折桂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智慧城市強肌健體還需要在管理力度、治理精度、民生溫度上多下功夫,讓城市每個毛細充滿智慧的營養,推動城市未來生活愈加美好。
城市管理更加安全可靠。智慧城市首先應是安全城市。信息時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慧城市建設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為依托,在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數據安全、權益保護、個人隱私保護、平臺壟斷等安全風險,因此,智慧城市建設亟須把好安全關,以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為前提,筑牢安全的基石。近年來,《智慧城市網絡安全白皮書》《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文件和法律相繼出臺,給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更多安全保護,生活于其中的你我他都應遵守規定,讓網絡凈土養育安全城市。
城市治理更加精準高效。2020年伊始,為抗擊疫情,武漢迅速上線“武漢戰疫”健康碼、“漢融通”企業服務平臺、“微鄰里”等數字應用,搭建政務視頻指揮調度平臺,建立疫情應急指揮和多點觸發防控機制,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了支撐。通過數字賦能,逐一破解交通擁堵、舊城改造、環境污染、人口積聚等各項管理難題, 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度和效能。面向未來,我們在不斷完善城市建設過程中,除了學習吸收其他智慧城市建設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外,還應結合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質、地理特征、發展特點,走更有特點、更加精準、更加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設之路,避免千城一面,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應有之義。
城市服務更加創新有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一切的建設應得到人民的認可,建設的成果為人民所共享。從以智慧燈桿推動實現道路治理智能化、可視化,到城市管理探索一站式綜合事件處置機制,再到“一次辦好”改革促進政務服務便民利企……,群眾真切感受到辦事更方便了,城市更溫暖了。在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探索中,應多圍繞群眾的需求,找出更多的治理盲點,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積極構建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治理化平臺,延伸服務,創新更多智慧手段化解民生難題、疏通民生痛點,多讓數據跑路、少讓群眾跑腿,以數字化為支點撬動群眾美好生活。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民生工程,建好“城市大腦”、促進“數據流動”、暢通“治理血管”、提升“治理溫度”,讓智慧城市充滿活力,賦能美好生活。
稿源:荊楚網
作者:代梅(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