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該《意見》的出臺,旨在通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年青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數據顯示,截至到目前,我國已擁有職業院校1.13萬所、3088萬名在校生,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關乎國計民生。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礎的途徑,也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
破除機制藩籬。該《意見》定位于破除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2025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不難發現,該《意見》從頂層設計改變現在的職業教育的中等教育的身份問題,打破職業教育的“天花板”問題,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將大幅提升。
強化類型定位。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不是“層次”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基于此,從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到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再到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無論是考試制度采用了“文化分數加技能分數”兩項疊加的方式,還是增加職業本科教育,這些既為職業學校的學生的上升提供另外一種途徑,更形成了一個新的覆蓋全面的職業教育體系。
完善產教融合。產教融合不僅是產業與職業教育、企業和職業院校的融合,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也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戰略布局。對此,《意見》對此作了明確指導,如職業學校要主動吸納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開展訂單培養;再如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等等。可見,產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熱企冷”等瓶頸必將得到進一步“破題”。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落實好《意見》,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類型定位,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各級各主管部門應強化制度保障,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嚴禁以學費、社會服務收入沖抵生均撥款。要著力打通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戶、參加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的通道,與普通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加大技術技能人才激勵力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
面向未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職業教育必將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必將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助力中國制造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稿源:荊楚網
作者:胡波(宜昌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