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先后承建了武漢天河機場T2、T3航站樓的在鄂央企中建三局再次擔負起重點工程建設任務——武漢天河機場T2航站樓改造工程。
10月18日上午,T2航站樓改造工程正式開工。項目包含T2航站樓改造工程、航站樓室外工程、機坪改造工程、陸側道路交通改造工程,為兩層半式國內旅客航站樓,總投資16.87億元,改造后設計容量為1500萬人次/年。
凸顯技術優勢 打造“四型機場”
據悉,從上個世紀60年代,中建三局便開始參與機場建設,承建了鄭州新鄭機場、廣州白云機場、成都雙流機場、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機場等機場及配套工程近50個。
近年來,中建三局不斷強化機場領域產品線打造,組建中建三局機場工程事業部,聚焦專業化發展。在機場建設領域,中建三局擁有成熟的總承包管理經驗,職業化的項目管理團隊和國際化的資源配置平臺,具備設計研發、咨詢采購、工程施工、調試運維一體化運作能力,以及土建、安裝、弱電、鋼結構、混凝土、高級裝飾等全產業鏈優勢。
此外,企業注重研發創新,先后榮獲機場領域國家級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專利授權100余項。其成套復雜空間鋼結構曲線滑移、非對稱整體提升、大跨空間鋼結構預應力施工技術,大型航站樓與城市軌道交通高效協同共建集成技術,復雜功能機電系統綜合調試以及綜合深化設計等核心技術成果,成為中建三局高質量、高效率打造機場站房工程的“制勝法寶”。
中建三局施工方表示,在T2航站樓改造過程中,將充分發揮現有資源潛力,推進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的現代化“四型機場”建設,助力武漢天河機場建設成為中部綜合交通樞紐,實現湖北省綜合運輸體系的優化和區域綜合交通服務效率的提升。
體現地域特色 建設“智慧機場”
武漢天河機場T2航站樓改造工程總建筑面積15.51萬平方米,其中T2航站樓改造面積15.74萬平方米(新建面積0.85萬平方米),T2制冷站0.33萬平方米。為兩層半式國內旅客航站樓,采用出發到達分流模式,改造后設計容量為1500萬人次/年。
改造后的T2航站樓將辦理國內出發到達業務,不辦理國際業務,和T3航站樓之間的交通連接、以及和城鐵地鐵的連接也將進行優化完善,方便旅客中轉。
據介紹,T2航站樓改造工程從外觀一體化、內部整體現代化、信息智慧化、商業智能化、運營少人化等方面進行設計,主要有幾大特色與亮點。
例如,在保持各樓層主要功能和旅客流線不變的基礎上,改造后航站樓將增加疫情流調流程,完善中轉、行李、貨物等流程,提升航站樓功能品質和工作效率,提高旅客舒適度。完善商業功能布局及業態,在保留現有商業夾層上,新增安檢區和安檢后夾層商業區,以及地下一層餐廳區,形成集餐飲+零售+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復合業態,滿足旅客多樣化需求的同時提高機場經濟效益。
營造現代大氣、通透明亮的精裝風格。內部裝飾以“星河璀璨、律動漣漪”為主題,以“浪花”星河圖案作為大廳中心,以“漣漪”勢態向兩側擴散,形成動態波浪形吊頂,體現“天河”文化和“大江大湖”的地域特色。辦票大廳夾層中央設置弧形曲面裸眼3D屏,采用立體成像技術,打造城市網紅打卡點。到達層迎客廳中央設置主題背景墻,運用多層像素影像玻璃結合可調節模塊化燈光系統形成巨幅畫面,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推進“智慧機場”建設,新增基礎云平臺、智能安防平臺、智慧能源等12個智慧化系統。并建立智能安防平臺,實現人臉識別、智能分析、視頻追蹤和安全態勢感知等功能,整體提升樓內空防安全程度。此外,行李系統及成套設備功能升級。采用雙通道安檢模式,優化輸送線路。
T2航站樓改造工程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武漢天河機場“四型機場”建設水平,將為武漢天河機場中部國際門戶樞紐建設、武漢市加快打造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等“五個中心”貢獻力量。
湖北日報通訊員 王騰 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