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夏中華 通訊員 黃朝暉 胡倩
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生態文明論壇開幕式上,鄂州市梁子湖區獲生態環境部授牌“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2013年以來,梁子湖區拉開環湖500平方公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大幕。8年生態修復鍥而不舍,如今的示范區遠山如黛,近水含煙,夢里水鄉重現。
水質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水平
國慶節前夕,梁子鎮沙灣村村民劉正兵緊趕慢趕,總算完成了自家房屋改造。正逢旅游旺季,他的民宿開門迎客。
劉正兵36歲,從小跟隨父親下湖捕魚,一干20余年。3年前,梁子湖鄂州水域率先全面禁捕,千余戶漁民收網交船、“洗腳上岸”,劉正兵也在其中。
梁子湖區因湖而名,當地人“靠湖吃湖”。進入本世紀,受攔河筑壩、污水直排、過度捕撈、挖沙采石等因素影響,梁子湖水質惡化,野生魚類逐年減少。
痛定思痛,梁子湖區決定轉向發展,修復失衡的人湖關系。2013年底該區宣布:“環湖500平方公里范圍退出一般性工業”,累計關停了獨峰化工、鄂州鑄鋼廠、礦山機械廠、中洋礦業等36家企業,先后否決60余個“環境不友好”產業項目。
2014年起,梁子湖區陸續退垸還湖6萬多畝,取締2.2萬畝大湖圍欄,退出1.4萬畝珍珠養殖,停辦連續舉辦17屆的梁子湖旅游捕魚節。
一系列舉措實施后,水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目前,梁子湖鄂州水域水質已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水平,基本穩定在Ⅲ類標準,部分水域達到Ⅱ類。
老漁民們驚喜地發現,消失多年的銀針魚、鳑鲏魚等重新現身。常年在梁子湖開展科研的武漢大學教授于丹說,這些魚類回歸表明,“湖進人退”有助于恢復水系的生物多樣性。
產業版圖打上“生態”標簽
今年十一黃金周,梁子湖區生態游、鄉村游備受青睞,共接待游客14.2萬人次。泉天牡丹花谷、陳太村四十八蹬鄉野公園等景點客似云來。
退出一般性工業后,梁子湖區每年減少工業產值4.5億元、稅收4000萬元。如何平衡保護與發展?
“靠湖仍需‘吃湖’,只是跟過去不同,現在‘吃’的是生態紅利。”梁子湖區委書記蔡和林說,“湖進人退”并非一味退,而是“退中有進”,以新發展理念統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
“生態立區”,被列為梁子湖區發展戰略必須長期堅持的方向。該區產業版圖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科技等,無不打上“生態”標簽。
梁子湖區初步建成兩條沿山環湖旅游示范帶、5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17個美麗村灣各美其美;通過規模化土地流轉,全區布局建設特色生態農業基地169個,培育“二品一標”農產品89個;梧桐湖新區入選首批湖北科技小鎮,市校合作新模式引來科技項目65個、高新技術企業73家。
“退中有進”的轉型邏輯,催生出保護與發展“并蒂開”局面。2013年至2019年,梁子湖區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達19.3%和22.8%。
5年累計
獲生態補償3.44億元
長港河,一頭牽著梁子湖,一頭流入長江,沿線涉及梁子湖區和鄂城區4個鄉鎮。
10余年來,鄂州市加強沿線治理,長港河整體水質恢復到Ⅲ類,但不穩定。今年4月21日,梁子湖區和鄂城區簽訂長港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
守好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2016年,鄂州開始探索生態補償機制,從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入手,明確將水流、森林、濕地、耕地、大氣作為重點,構建市域內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良性互動的多元化補償機制。
2016年至2020年,梁子湖區累計獲生態補償3.44億元,這些資金又用于生態環境治理。2017年,鄂州市政府設立2000萬元生態風險補償基金,在梁子湖區開展生態金融試點,已累計發放綠色信貸12.2億元。
“好生態換來真金白銀,才能激發保護生態的積極性,打牢生態價值實現轉換的基礎。”蔡和林說。
梁子湖水域面積37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265平方公里,地跨武漢、鄂州、黃石、咸寧四市,30余條河港匯入。“生態補償除了在鄂州市域內探路,正嘗試在梁子湖流域四市間推進。”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總工程師葉斌介紹,統籌考慮上下游、左右岸關系,發揮生態價值指揮棒作用,助推梁子湖全流域治理取得更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