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呂鑒蕾 通訊員方統江、劉秀)10月20日,黃石召開全市小區黨建工作現場推進會,通過現場觀摩和專題會議,總結交流經驗,部署推進工作。
紅色驛站,解決居民“一百米”的難
現場觀摩交流。記者 呂鑒蕾 攝
大碼頭社區紫金花城“匯馨小屋”。記者 呂鑒蕾 攝
在現場觀摩環節,40余名參會人員先后深入黃石港紅旗橋社區、紡織社區、大碼頭社區、天方社區和亞光社區,實地參觀學習“紅色驛站”建設運營情況。
今年以來,黃石港區充分運用全市“兩房”清理成果,用好4279平方米社區用房和7081平方米物業用房移交面積,傾力建設包括天方社區華森公館“鄰家小站”、大碼頭社區紫金花城“匯馨小屋”、紡織社區“紅色哨所”在內的小區“紅色驛站”30余個。
在具體操作層面,黃石港區注重以本小區居民的需求為導向,設置和拓展“紅色驛站”服務功能,使其成為社區網格員的工作站、支部黨員的活動室、“三方聯動”的議事廳、居民群眾的社交平臺、小區文化生活交流中心,不斷拓展了居民“家門口”服務空間。
作為“匯馨小屋”紅色驛站的推動者,在黃石大碼頭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戴霄看來,“紅色驛站”陣地的搭建,打通了社區與居民小區之間有形或無形的“墻”。紅色陣地建在了居民家門口,社區服務也直接落到了居民心坎上。
通過黨建引領,調動多方力量參與,黃石港區持續推動小區共建共治共享,堅決辦好“家門口”的事、解決“一百米”的難。正是各方責任的壓實,小區治理實現“大合唱”,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幸福升級。
黨建引領,打好基層治理“持久戰”
專題會議進行交流。通訊員 供圖
在專題會議環節,黃石港區委組織部、大冶市高新區黨工委分別就創新推進小區黨建工作進行了交流發言;黃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分別通報了“兩房”清理進展情況、物業全覆蓋工作進展情況、居民議事協商和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情況。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小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百米”。黃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柯補甲表示,從今天觀摩的5個小區來看,推進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全面打通了城市基層黨建的“神經末梢”,有力推進了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就近解決了小區居民的“急愁盼難”問題。
據介紹,當前,黃石全市“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居民共治”的小區治理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呈現出組織體系不斷完善、參與力量不斷壯大、運行機制不斷優化等特點,但也存在工作推進不夠平衡、工作標準不夠高、實質性作用發揮不夠明顯等問題。
為此,柯補甲強調,要進一步織密組織體系、進一步建強骨干隊伍、進一步夯實基礎保障,扎實完成各項重點任務。同時,要繼續健全并抓好既有工作機制的落實,著力健全黨建引領機制、“三方聯動”機制和居民議事協商機制。
“小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一步一個腳印,一錘接著一錘敲,推動各項工作走深走實、硬賬硬結。”柯補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