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通山縣委書記陳洪豪(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幕阜洞天,云養通山!”
10月13日,通山縣委書記陳洪豪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表示將通過抓好新能源項目建設,提升全域旅游品質,做好鄉村振興文章,不斷夯實縣域經濟底盤,加快建設秀美新通山。
打造華中地區新能源大縣——
“一棒接一棒”抓好綠色能源項目
“謀定而后動,謀定而快動。您和新一屆領導班子,重點‘謀’了什么?”
“縣域經濟、鄉村振興。”陳洪豪脫口而出。
謀劃縣域經濟,要揚長避短。他表示,將把通山的優勢、過去一些好的做法繼續發揚下去,主要是抓好新能源項目、全域旅游建設。
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是低碳產業、朝陽產業。
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從1994年開始項目謀劃,到現在將近30年。縣委一屆一屆地爭取、一屆一屆地努力,一直埋頭耕耘。目前,該縣已有集“風電、抽水蓄能電、光伏發電、水電”于一體的綠色能源產業集群,全縣新能源產業總裝機規模達到400兆瓦,年發電量5.3億度。已建成的綠色能源項目有大畈的光伏發電廠、大幕山的風電、九宮山的風電等。投資100億的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加快建設,目前已平硐掘進900多米,正在朝“年內核準開工”目標努力。同時,該縣還儲備了盤龍山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項目。
“如果這些新能源項目能扎根通山,通山有望成為華中地區真正的新能源大縣,稅收增值預計近3億元。”陳洪豪說。
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三極帶動,多點打造
“隱水洞,三步一巖、五步一景、十步一變,還可以乘船、坐小火車游覽……”演播室現場,陳洪豪帶來了隱水洞等景區的實景圖。
去年,通山以全省第一的成績,成功爭得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這塊“金字”招牌。
“如果挑刺,找不滿意的地方,通山旅游還有哪些地方您不滿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追問。
“鄉村游的景點還沒有連成片,沒有做到全覆蓋。”陳洪豪說。
該縣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口號是:三極帶動,多點打造。三極,即九宮山、隱水洞、富水湖這三個主要景點;多點,即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全域旅游目標,每15分鐘車程就有一個景點,每30分鐘車程就有一個公廁,我們還有一定距離。”
全域旅游建設,需要資金和項目支撐。陳洪豪表示,將做好“店小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支持鄂旅投、中林森旅深耕通山,加快推進九宮山旅游開發提檔升級、富水湖綜合開發項目成勢見效,同步支持隱水洞、龍隱山景區晉級,力爭未來五年全縣新增1個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
另外,加快旅游標準化創建,推進旅游景區酒店、公廁、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和旅游交通網絡、標識標牌、信息平臺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能力。
多個鄉村獲評國字號榮譽——
特色產業夯實發展底盤
演播室現場,陳洪豪帶來了枇杷飲料、枇杷膏、枇杷肽等特色枇杷產品。
“枇杷產業是通山的主打產業嗎?”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撐,枇杷產業是特色產業之一。”陳洪豪回應,全縣枇杷種植面積接近4萬畝,連片面積在大畈一片就有2萬畝,“關鍵是我們有兩個深加工企業,通過農戶+基地+企業的模式延伸枇杷產業鏈,不至于讓產業停留在傳統的種植、賣水果階段。”
同時,縣里還支持陽春園研發桂花糕等新產品,支持九宮包砣發展紅薯種植基地,實現從原料生產到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增值增收。
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該縣先后建設了大畈板橋、通羊港口、慈口大竹、九宮程許、大路吳田、南林石門等一批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示范點,其中板橋村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十面紅旗村”;石門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并承辦了2019年全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會場節慶活動;大竹村成為農旅融合發展標桿。
陳洪豪表示,將繼續探索以工補農、以城補鄉的建設途徑,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個性問答
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孔帆升 阮勝利
主持人:通山地處幕阜山脈中段,是長江中游南岸的重要生態屏障。在這樣一個地方執政,經常會面臨既要發展、又要保護的選擇。兩者產生沖突時,您是會選擇保護,還是選擇發展?如果為了保護影響了發展怎么辦?
陳洪豪:發展和保護并不矛盾。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發展是在保護的基礎上來進行。一定要把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厘清,發展是第一要務,但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
主持人:您平時工作中有沒有碰到具體的事,需要在發展和保護中做出選擇?
陳洪豪: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比如在招商引資、爭取項目建設中,我們都把環保型項目作為重要選擇,一切破壞環境建設的項目都不會納入我們的選擇范圍。時刻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位考慮。
主持人:通山空氣質量很好,現在也是全國首個碳交易試點縣。聽說通山現在可以“賣空氣”掙錢?
陳洪豪:通山森林覆蓋率66.44%以上,全年空氣優良天數也在92%以上。雖然我們是全國首個碳交易試點縣,但在生態環境保護上還要持續發力,進一步擴大綠色種植面積和范圍,對生態林、天然林、灘涂等進行合理有效保護,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夯實綠色發展底盤,讓打造全國首個碳交易試點縣底氣更足、動力更強。
民生福利
徐家大橋即將綠化亮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樂有欽
訪談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向通山老百姓征集提問。訪談現場,陳洪豪“現場辦公”。
百姓提問:我是程許村村民,徐家大橋是我們村民進出的必經之路,新大橋建成后,路兩邊雜草叢生、蚊蟲滋生,影響農村環境。請問書記,能否盡快啟動大橋兩岸的綠化、亮化工作?
陳洪豪回應:程許村是通山縣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前期這個橋已經修通,但據老百姓反映,綠化、美化、亮化沒有及時跟上,這是我們工作考慮不周。程許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發展全域旅游的一個示范點,我們將盡快完善大橋兩岸建設,同時查漏補缺,進一步做精做細相關工作,讓美麗鄉村建設名副其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張曉丹 孔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