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由省檢察院主辦、中國檢察官雜志社學術支持、黃石市檢察院承辦的企業合規理論與實務問題研討會在黃石舉行。 (通訊員 阮平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壽江 見習記者 曹雯 通訊員 劉怡廷 蔡明儀
閱讀提要
深秋時節,黃石市西塞山區工業園某藥業公司建設工地,機器轟鳴聲中,占地30畝的產品研發和倉儲物流基地主體工程正加緊施工。
早前,該醫藥公司因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被立案偵查。得益于涉案企業合規檢察改革試點,醫藥公司經過全面整改,脫胎換骨再出發。
該公司也成為我省涉案企業合規檢察改革試點最早一批受益者之一。
從去年3月起,最高檢在全國6家基層檢察院開展企業合規改革第一期試點。今年3月,我省被納入全國第二期試點。我省結合實際,確定隨州、黃石兩地檢察機關為企業合規檢察改革試點單位。
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情況怎樣,成效如何?10月9日,由省檢察院主辦、中國檢察官雜志社學術支持、黃石市檢察院承辦的企業合規理論與實務問題研討會在黃石舉行期間,黃石市檢察院結合典型案例,詳細介紹了該市市縣兩級檢察院企業合規檢察改革試點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追究責任人,“放過企業”
涉案企業合規檢察改革試點,是指檢察機關對于辦理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作出不批準逮捕、不起訴決定或者根據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出輕緩量刑建議等的同時,針對企業涉嫌具體犯罪,結合辦案實際,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并積極整改落實,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減少和預防企業犯罪。
這項有“檢察溫度”的改革試點工作,向企業傳導合規理念,幫助企業醫治成長過程中的“病癥”,依法引導企業“走正道”。
某公司是一家小型綜合性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多項發明專利,發展勢頭正勁。但是,因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張某涉嫌刑事犯罪,公司的發展前景陡然變得黯淡。
“如果張某被起訴判刑,公司很可能就此垮掉。”公司總經理陶某深有感觸地說,案發后,公司上下一度很悲觀。
轉機出現在今年3月——黃石市市縣兩級檢察機關正式啟動企業合規檢察改革試點,對全市在辦的涉企案件逐案分析研判時,該案進入檢察官視野。
檢察官審查發現,該涉案企業及犯罪嫌疑人沒有前科劣跡,有自首、認罪認罰、積極退贓等法定、酌定從輕情節等。
經檢察官釋法說理,該企業合規意愿強烈,聘請法律顧問,有序推進自查整改。
“簡單來說,這家企業能救,值得救。”黃石市下陸區檢察院檢察官干東說,經綜合評估,檢察院決定對該企業開啟為期2個月的監管考察程序:由企業界代表、律師、高校學者組成的第三方監督評估組織入駐企業;建議企業免去原法定代表人,幫助企業任命新的管理層,做到追究責任人,“放過企業”。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研判涉案企業在合規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修改完善涉案企業合規計劃,逐項評估整改成效,整改期滿,向檢察院出具專業評估報告。”黃石眾邦公司法務部部長、第三方監管人樊亮說。
“面對這一極具前瞻性的改革試點,黃石迅速將企業合規檢察改革納入地方改革的‘大盤子’,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大局的重要抓手來推進。”黃石市檢察院負責人介紹,市委市政府就此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市檢察院聯合市司法局、市工商聯等12家單位成立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管委員會,黃石市政法單位還聯合出臺了加強企業合規辦案協作的規范文件。
整改到位了,才能不起訴
9月23日,大冶市檢察院就某工程企業合規案件舉行公開聽證會,行政主管部門代表、偵查機關代表及律師、人民監督員參會,評議整改成效,討論是否對該公司相關責任人作出不起訴處理。
今年4月,大冶市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涉企案件時,發現該企業有“前科”。
“如果不及時解決企業在相關領域的頑疾,日后很有可能再犯。”大冶市檢察院檢察長王晶說,經審慎研判,將該案納入企業合規檢察改革試點項目,制發訴前檢察建議,要求考察期滿后,經多方聽證評議整改到位了,才能作不起訴處理。
6月9日,在該企業召開的職工大會上,大冶檢察院公開發出合規檢察建議,讓職工充分了解違規經營給企業帶來的重大危害和生存風險,引導該公司職工樹立合規理念。檢察官還積極與該公司上級主管單位溝通協商,出臺相關制度方案,倒逼企業建章立制,幫助涉案企業鏟除“病灶”,促進企業長遠健康發展。
“現在,我們已成立法務部門,聘請了法律顧問,制定了企業員工合規培訓等管理制度。3個月過去了,不僅完善了內部管理機制,員工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該企業負責人表示,合規整改讓企業從中受益,既幫助企業管控風險、守法合規經營,還有利于塑造企業文化和提升企業形象。
“涉案企業合規檢察改革是一項創舉,不僅能促進涉案企業合規守法經營,還能讓其他企業引以為戒,遵紀守法。”企業合規監管人、大冶市銅都稅務師事務所注冊稅務師陳超說。
因案施策,量身“定制”合規模式
“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談起黃石首起提前介入階段企業合規案件,黃石市西塞山區檢察院檢察官易娜深有感觸地說。
因缺少進項發票,某藥業公司在無實際貨物交易的情況下,接受10家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后該公司因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被警方立案偵查。
“雖然涉嫌犯罪,但其犯罪成因在于經營不規范、財務制度有漏洞。該公司規模大、效益好,2020年疫情期間曾向社會捐贈數百萬元的物資……”在全面了解該公司相關情況后,易娜認為涉案企業具備適用合規程序條件。
6月7日,西塞山區檢察院向警方發出《提前介入偵查意見書》,由此也開啟了提前介入階段企業合規檢察改革試點的探索。
“做這樣的決定不容易。”易娜說,企業合規檢察改革本身還只是試點,提前介入更沒有先例,但檢察院決定一試,因為將企業合規延伸至偵查環節,可以盡早幫助企業堵漏洞、去“病灶”。
在提前介入階段,除了引導警方偵查取證,檢察院提出的采取非羈押強制措施、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的意見,也被警方全部采納,最大限度減少執法司法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在此過程中,西塞山區檢察院除探索制定了4份法律文書樣本外,還與警方建立偵查階段共同辦理企業涉嫌犯罪案件聯絡配合機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西塞山區檢察院的探索,令涉案企業重燃發展希望,企業決定將廣州總部的部分產品研發和倉儲物流基地搬遷至黃石。目前,項目主體部分正在加緊施工,預計明年春節項目一期初步建成。
大冶一家涉案企業被移送大冶市檢察院審查起訴,辦案檢察官審查發現,該案涉稅特點明顯,便會同3名合規監管人,圍繞“稅務合規”主題,規范完善企業合規計劃。同時,針對該企業經營管理相對粗放,缺乏規范制度等現狀,督促企業開展員工合規培訓、做好合規承諾、設置合規部門、在企業生產經營中全面實行合規管理,并建立違規舉報制度,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面規范。
“對不同的企業,涉嫌不同的犯罪,量身‘定制’合規模式,做到因案施策。”黃石市檢察院負責人介紹,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黃石共辦理企業合規案件14件,其中檢察建議模式10件、企業合規考察模式4件,涉及企業13家、企業相關責任人員27人,在此過程中,既創新制定了合規前置程序,打造了企業合規提前介入樣板案,也突出專項合規、流程監管、全面合規,做到質效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