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市開通逾千項跨省通辦事項方便群眾。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熊文婷 熊志杰
全省率先實現逾千事項“跨省通辦”,久違的房產證拿到手,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今年來,天門把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紓民困、解民憂,一件件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
截至目前,該市26個鄉鎮(街道)累計領辦實事項目5562個,76個市直單位累計領辦實事項目1533個。
逾千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在天門工作的河南小伙,身份證掉了怎么辦?不用著急,到天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自助機上,點擊補辦業務,輸入身份證號,即刻便能打印出臨時身份證明。同樣,天門人在開通“跨省通辦”的外省區域,也能享受如此便捷服務。
10月23日,在天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一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見到了兩臺“跨省通辦”自助機。無需工作人員幫忙,按自助機提示操作,流暢且便捷。
今年來,天門積極融入武漢城市圈,探索自助服務跨域通辦。天門政務服務中心自助服務終端共上線公安、人社、公積金等18項自助服務,并與福建、海南、廣西、四川、河南、黑龍江、重慶等地實現1017項服務跨省通辦,截至目前,已辦理相關事項500多件。
6月10日,天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開設“跨省·武漢城市圈通辦窗口”,安排專人負責對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教辦服務,辦事涉及材料可通過大廳郵政EMS窗口免費郵寄。截至目前,該窗口已幫助近百家企業及個人辦理“跨市通辦”事項,有效解決群眾辦事兩地跑難題。
天門政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天門將持續聚焦群眾辦事需要,依托武漢城市圈和“一事聯辦”平臺,著力打通系統,進行數據共享、證照互認,實現“一事聯辦”天門主題異地可辦。同時,探索加入武漢、廣州、惠州等地“自助通辦”,進一步擴大“跨域通辦”成果。
菜地畝產收入翻了四倍
10月23日,看著自家地里長勢良好的娃娃菜,拖市鎮何場村種植能手宋宏濤高興地說:“今年又是好收成!”
“以往種小麥一年上頭畝產不足千元,現在畝產翻了四倍,這都多虧了科技特派員梁紅清。”宋宏濤說,每季菜從整田、栽培、施肥到采收,梁紅清都全程手把手教學。宋宏濤去年種了30畝地,賣了12萬元,今年又流轉90畝。120畝地上,娃娃菜、馬鈴薯、甘藍等多作物輪種,田里沒有荒著的時候,流轉再多地心里也不會慌。
梁紅清是天門市省級科技特派員。剛開始動員農戶種植娃娃菜、甘藍等特色品種時,大家不敢嘗試。梁紅清就流轉土地自己先種,見到效益后,不出兩年,周邊農戶紛紛上門求技術。截至目前,梁紅清已帶動周邊農戶種植4萬多畝。“一年上頭,我在田里待的時間比在家里還多。”
今年來,天門市科技局選派63名科技特派員深入全市22個鄉鎮的田間地頭,為農戶開展點對點農業科技服務,涉及水產、糧食、藥材、瓜果、蔬菜、畜禽等領域。
科技特派員或現場講解、手把手示范指導,或集中培訓向農民傳授科技知識,幫助解決生產技術問題。還利用自身經驗和信息渠道,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調整傳統農產品種植結構。
天門市科技局副局長熊兵介紹,“科技特派員”通過人才下沉,將科技動能推向田間地頭。今年來,共推廣新技術112項,新品種135個,培訓農民6萬余人次,為農民農業增收增效保駕護航。
盼了5年的房產證終于到手
“2016年交房后始終辦不了房產證,這下‘藥到病除’了!” 10月22日,天門市西湖一號小區一業主拿到嶄新的房產證后非常開心。
天門西湖一號房地產項目2014年5月動工建設,共建成住宅609套、商鋪102套,2016年開始分批交付。后因建設方與施工方出現合同糾紛,該項目被漢江中院查封,購房業主長時間辦不了房產證,多次集體上訪維權。
天門不動產登記局調查發現,法院查封的原因主要是項目開發商拖欠施工方工程款,業主方并無過錯。且2018年1月法封前,594戶業主已完成購房網簽合同備案并實際入住。經天門市多次溝通協調,最終法院同意為符合條件的業主解除查封,消除辦證障礙。目前,房產證正在加緊辦理中。
天門不動產登記局組織專班全面摸底排查發現,天門市部分新購商品房登記難主要由開發項目用地、建設手續不規范等原因導致,共涉及樓盤17個、房屋近1.2萬套,群眾3萬余人。
“群眾無過錯即可辦證。”該局局長戴望宏介紹,該局一個樓盤一個方案,分門別類形成化解不動產登記方案。截至目前,天門已解決群眾辦證問題近2000件,該項工作將于年底前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