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全省知識產權審判業務培訓班開班。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袁超一 通訊員 蔡蕾 葉宇
閱讀提要
“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科技、服務科學家。”
“辦理一批精品案件,出一批最新的科研成果,培養一批優秀的知識產權審判人才。”
“為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力促武漢成為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優選地’。”
……
10月21日,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召開,全面分析當前知識產權審判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入研究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圍繞“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這一主題,座談會釋放出強烈信號。
近年來,湖北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通過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織密織牢知識產權保護網,努力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科技強省提供司法保障。
知識產權案件數量高位運行
不久前,省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庭長劉建新介紹了一批湖北法院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襄陽“5·20”侵犯網絡游戲著作權案名列其中。
2019年5月20日,根據群眾舉報,襄陽市公安機關對有關網絡游戲外掛案立案偵查,成功打掉一個針對網絡游戲“和平精英”制售外掛軟件的網絡犯罪利益鏈條。
2019年2月,何某某與王某在網上通過QQ認識,雙方商議決定由王某編寫“和平精英”游戲外掛程序,并負責程序更新,何某某負責在網上出售,獲利后兩人分成。
截至案發前,何某某和王某已實際出售獲利7萬余元和4萬余元。
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王某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萬元;被告人何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萬元。
劉建新介紹,近年來,我省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數量總體呈高位運行態勢。案件類型不斷豐富,除傳統著作、商標、專利及不正當競爭糾紛外,計算機軟件、商業秘密、網絡游戲、植物新品種等新型糾紛日益增多。
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9471件,數量幾乎相當于去年全年。受疫情影響,湖北法院2020年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數有所下降,為9974件,其中審結9235件,結案率高達92.6%。
過去5年,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日益明顯。全省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數量總體呈大幅增長趨勢,累計逾6.4萬件。2016年受理知識產權案件9686件,2017年受理13874件,2018年受理10417件,2019年達20484件。
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
近日,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律師協會,共同簽署《知識產權保護與爭議調處機制實施方案》,打造“行政+司法+社會”多方調處協作機制。
據介紹,三方通過多方參與、多元化解、專業化調處等方式,在建立聯絡溝通機制、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與社會銜接、規范爭議調處工作流程、加強知識產權糾紛化解保障四個方面密切合作,實現知識產權保護“一站式”服務效果,實現知識產權“快保護”。
此前,襄陽中院推行的“知識產權簡案快辦”模式,被省政府作為湖北自貿試驗區第五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并呈報商務部擬作為全國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推廣。
當前,全省法院正積極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支持。通過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加強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
除了出臺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幫助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外,我省法院還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集中銷毀侵權產品,公開示范庭審,深入企業、社區、學校普法等方式,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
2020年10月20日,省法院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2021年6月3日,湘贛鄂三省法院構建起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審判工作協作機制并簽訂框架協議。
不久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漢東,受聘為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首席咨詢專家;武漢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寧立志等24人受聘為咨詢專家。
聘任大會上,省法院負責人表示,要推動形成知識產權保護整體合力,全力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下好知識產權保護“一盤棋”。
高效審理涉“卡脖子”技術案件
今年7月,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大會在武漢舉行,這是湖北首次以知識產權保護為主題召開全省性大會。
省法院負責人在大會上作交流發言時介紹,該院正大力優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將武漢打造成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高地。
早在2017年2月,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正式設立,這是全國首批、中部首家跨行政區域管轄知識產權案件的專門機構。在全國較早探索由知識產權審判庭統一審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全面推進“三合一”審判機制。
同時,全省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審理涉及“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以及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等知識產權案件。如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糾紛第一案、三星公司訴愛立信公司標準必要專利使用費案、騰訊公司訴武漢駿網公司不正當競爭案。
2020年,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審理的小米公司對美國IDG公司提起的禁訴令案,裁定限制美國IDG公司在境外提起同類平行訴訟,有效維護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參與知識產權跨國競爭,彰顯了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智慧與權威。
目前,湖北法院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機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成功入選國家發改委"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國務院辦公廳“第二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推廣清單”、全國推廣的4項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舉措。
去年,湖北法院各類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周期考核指標位列全國法院第一方陣。我省法院每年都有案件入選“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十大創新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