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 通訊員 徐裕春 戴建剛
9月30日,武漢民政職業學院綜合樓5樓鈴聲響起,中專部的學生們快步回到教室,開始上新的一節課。這里有137個學生,學習康復技術、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
今年,省民政廳利用省級福彩公益400萬元,依托武漢民政職業學院開展特殊困難兒童免費學歷教育,秋季開學的中專班、大專班招收近百人。
“上學不要錢”助她圓夢
來到武漢之前,恩施市龍鳳初級中學畢業生鄧婷文心里很著急,擔心家里沒錢,自己不能再上學了。她的母親身患重病沒有勞動能力,父親失聯多年,她從小由小姨媽撫養長大。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她還能接受學歷教育嗎?
今年6月,省民政廳印發《關于開展2021年秋季適齡孤兒免費學歷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導各地民政部門做好入戶宣傳和招生報名工作。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負責人介紹,這是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地見效的舉措,目的是積極傳遞黨和政府對兒童福利領域特殊困難群體的關心關懷,在全社會營造關注關愛此類特殊群體的良好氛圍,切實增強特殊困難兒童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普通中專班優先招錄生活能夠自理自律、心理健康的應屆初中畢業生且參加了中考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名額招收不滿時適當招錄部分低保家庭青少年。普通大專班主要招生對象為參加2021年普通高考和省教育廳組織的技能高考,成績達到錄取條件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這兩類學生在武漢民政職業學院就讀期間,所需費用(學費、書本費、保險費、住宿費、軍訓費等)由省級福彩公益金解決,并適當發放生活補貼和交通補貼,在校期間學生所需其他費用自理。
得知這個消息,鄧婷文一家人都很高興。當地民政部門將她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范圍,每個月有1000多元生活補貼,并為她報名進入武漢民政職業學院中專部就讀。“我以后要上大專、本科,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警察。”鄧婷文自信滿滿地說。
“把這些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
武漢民政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劉靜介紹,開展特殊困難兒童免費學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學生學一門技術,就好業,能夠自立自強回饋社會。2012年湖北省孤兒職業技能教育中心在武漢民政職業學院揭牌成立,當年面向全省培訓64人,從2013年開始招收三年制中專生,至今共招收603人。目前中專部在校生137人,10月4日中專部一年級開學,報名人數58人。大專部目前有63名學生,學習康復治療技術、老年服務與管理、護理、民政管理、社會工作、婚慶服務與管理、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等專業。
學校對這些學生推行“家庭溫馨式”管理,生活上全方位資助,學習上除了必修課外,還開設了形體禮儀、心理健康等,全方位素質教育,并且配班主任和輔導員,隨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該校中專部的老師左連紅介紹,這些孩子來自于特殊家庭或福利院,成長經歷波折,因為得不到家庭足夠的關愛、缺乏心靈上的撫慰,容易造成性格孤僻、自律意識弱、溝通障礙、容易激動、缺乏安全感等問題。
“我們把這些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老師們對這些孩子付出了極大的愛心和耐心,積極與監護人聯系,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避免觸碰他們的傷痛點。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進行單獨有效的引導,從實際問題出發,幫助學生克服、解決困難。老師和他們建立親密、信任關系,讓他們感受到來自長輩的愛,有心理依靠,并挖掘他們的優點,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平時,學校會開展多種活動,增強他們的凝聚力,讓他們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感受大家庭的溫馨。
“特殊困難兒童”回饋社會
接受免費學歷教育的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優異。該校中專部另一位老師潘曼青介紹,2017級學生史毛豆讓她印象深刻,“他是一名孤兒,從小生活在十堰市社會福利院。剛到學校時,他很內向,表現得很木訥。”在校期間,他生活無憂,老師、同學們的關愛,讓他逐漸變得開朗起來,交了很多朋友。學校舉行晚會等活動,他都會表演節目。他還拍了很多展示校園生活的短視頻,收獲了不少粉絲。
打開心扉、融入社會,不少“特殊困難兒童”化繭成蝶。2019年,該校康復醫療學院學生陳文君代表湖北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養老服務技能賽項,獲得三等獎。今年,該校學生張艷獲得第十一屆全國職業院校民政職業技能大賽(殯葬賽項)三等獎。“這些學生取得良好成績更不容易,讓我們感到更加驕傲。”劉靜翻看手機相冊,找到學生們的獲獎證書,欣慰地說。
劉靜介紹,這些學生經過中專三年學習,畢業后絕大部分通過考試升學讀大專、本科,畢業后從事民政相關工作,如進入民政部門、養老機構、社區、殯儀館等。黃岡市一名孤兒黃珊,因為臉部燒傷被遺棄在黃岡市社會福利院。長大后,他成功考上武漢民政職業學院,一路從中職讀到高職。畢業后,他主動要求回到他從小長大的黃岡市社會福利院實習,表示要用自己所學回饋社會、反哺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