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7日,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開展。本屆網安周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充分彰顯了匯聚多方合力、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的精神內核。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網絡安全成為新的安全挑戰,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應對網絡安全風險挑戰,共筑網絡安全防線,需要完備的網絡安全體系做支撐。但前行大道,從無坦途,在建設網絡安全體系過程中,需牢牢把握“四個關鍵”。
要提高網絡安全綜合治理能力。近年來,網絡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的融合發展越來越普遍、越來越深化,呈現出跨時空、跨媒介、跨行業、跨地域的發展趨勢。只有不斷創新治理理念,加強網絡綜合治理,才能推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隨著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陸續出臺,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加快推進,國家網絡安全工作根基不斷夯實。但互聯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開放領域,參與其中的主體種類眾多、數量巨大、行為各異。因此,在綜合治理上,要完善依法治網頂層設計、強化部門協同,著力改善互聯網生態,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
要壓實互聯網企業主體責任。互聯網基礎性平臺具有很強的社會性與公共性。基礎性平臺往往承擔多重角色,平臺越大,對平臺的中立性、公平性、道德性要求越高。當前,互聯網企業仍面臨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和挑戰,反映在網絡軟實力方面,網絡空間還存在一些違法違規言行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實行一個標準、一體管理,壓實互聯網企業主體責任,凝聚互聯網企業法治的共識、底線的共識、社會責任的共識,引導它們既要建好互聯網,更要守好、管好互聯網,決不能讓互聯網成為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臺。
要依法嚴厲打擊網絡犯罪。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每11秒就會發生一次勒索攻擊,全年將超過300萬次。網絡違法犯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黑客、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切斷網絡犯罪利益鏈條,持續形成高壓態勢,才能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同時,青少年網絡權益保護是極為特殊和重要的一環,應高度重視,嚴厲打擊針對青少年的網絡不良信息、侵犯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
要堅持多方參與,群防群治。“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把黨委、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網民等作用都發揮出來,匯聚形成推動網絡強國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才能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服務、支撐和保障。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符合人民利益。不斷加強網絡文明建設,進一步提升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水平,我們必能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快建設網絡安全體系,共筑網絡安全防線,讓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稿源:荊楚網
作者: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