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北京冬奧會迎來百日沖刺。在北京6年多的籌辦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綠色辦奧”理念,強調“要突出綠色辦奧理念,把發展體育事業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此次冬奧會的“綠色辦奧”理念,也為北京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為迎接即將開幕的冬奧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綠色辦奧”這一概念我們并不陌生,早在籌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國家就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現如今北京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日益臨近,我們在舉辦這樣一場全球盛會時,更要堅持“綠色辦奧”,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籌辦工作始終。
綠色辦奧,重在設施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聽取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情況匯報時強調:“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是籌辦工作的重中之重。”張家口市的風力、光伏資源豐富,2021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達2003萬千瓦,可為場館常規電力提供大部分綠電。在“綠色辦奧”的目標下,2022年冬奧會全部場館將實現城市綠色電網全覆蓋,所有場館的照明、運行和交通等用電均由張家口的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提供。在綠色環保的同時也帶動了張家口市沽源、張北等地12家發電企業發展,新能源帶動新產業,綠電綠能助力產業提質,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綠色辦奧,強在科技手段。冬奧會北京賽區標志性新建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建設集BIM、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于一身;而其特色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已經成為“綠色辦奧”的“新招牌”。從2017年底開始,經過近18個月的研究,專家決定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冷方式。這種模式是前所未有的,但在經歷我國科學家不斷的技術攻關下,二氧化碳的制冷實驗已經完美研制成功并開始應用。相較于傳統制冷方式,二氧化碳制冷可實現節能30%以上。預計在冬奧會期間單開速滑道制冰的情況下,可比傳統制冷方式節約用電約5.5萬度,這在整個奧運歷史上尚屬首次。正是這些先進技術的驅動,才為“綠色辦奧”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綠色辦奧,美在生態治理。“山林場館,生態冬奧”是冬奧會延慶賽區的總體規劃設計理念。從2015年開始,延慶賽區便制定出嚴格詳盡的環境保護考核指標,同時邀請了北京林業大學的老師設計了植被移植技術,并分為就地保護、近地保護和遷地保護三種不同的移植方案,因地制宜地進行當地的生態修復,目前已建成“體育與生態共生”的綠色奧運典范工程。張家口的崇禮冬奧核心區每年以“10萬畝+”的速度造林植綠。使全區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底的52%提高到67%,奧運核心區林木綠化率達80%。這些生態治理工程不僅優化了當地環境,同時也為冬奧會提供了完美的參賽場地和景觀保障。
盛會舉世矚目,世界翹首以待。隨著“綠色辦奧”理念的不斷落實,北京冬奧會在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等方面也不斷取得新進展和新突破。堅持“綠色辦奧”不僅將為北京冬奧會留下綠色財富,也將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積累豐富經驗,更為實現我國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目標,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讓我們相約冰雪,共襄盛會!相信此次北京冬奧會,必將在奧運會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稿源:荊楚網
作者:馬文韜(武漢洪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