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治濤
通訊員 程書雄 譚青海 肖熠旸 劉慧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27日14時19分,漢產火箭“快舟?新洲”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F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快舟?新洲”號,屬于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是位于武漢市新洲區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產業園下線的首批火箭之一。
“快舟?新洲”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武漢航天產業已開啟規模化生產。
“新洲”字樣閃耀太空
五、四、三、二、一……點火!27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上空,一枚裝扮特殊的火箭,一飛沖天。
這枚以“新洲”命名的火箭,在火箭箭身上繪有“新洲”“中國星谷 問津新洲”“快舟”“中國航天”等字樣。
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枚快舟一號甲遙五箭命名“快舟?新洲”號,除了紀念火箭公司首批漢產火箭在新洲下線出廠,還表達了火箭公司對新洲區一直以來支持火箭產業園建設發展的感謝之意。
以“快舟?新洲”號為代表的快舟一號甲火箭,是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備國際通用接口和一箭多星發射能力,具有飛行可靠性高、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保障需求少、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今年8月,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產業園,首批下線的共有兩枚火箭,分別是快舟一號甲火箭“快舟?新洲”號、快舟一號甲火箭遙四箭。在9月27日,快舟一號甲火箭遙四箭已成功發射,將吉林一號高分02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記者了解到,雖然準備十分充分,但此次“快舟?新洲”號的發射仍然殊為不易。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期間,西北部分地區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快舟一號甲發射履約試驗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發射履約試驗任務,以“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勁頭推進工作,確保了發射履約任務的圓滿成功。
此次“快舟?新洲”號的成功發射,讓“新洲”字樣閃耀太空,也意味著首批漢產火箭全部發射完成。
漢產火箭批量“上架”
10月27日下午,當在手機上看到“快舟?新洲”號成功發射的消息,羅高峰興奮不已,他隨即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分享了自己的喜悅。
作為首批參加武漢航天產業基地建設的工作人員,羅高峰和同事們從2015年就開始為基地籌建、企業落戶服務四處奔走。
2017年10月,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啟動建設,基地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投資已過百億元,作為首個落戶武漢航天產業基地的企業,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建設的火箭產業園,快馬加鞭,率先實現量產。
據了解,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產業園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近年建成,是國內首家具備年產20發火箭總裝測試能力的現代化火箭產業園,也是我國首個商業火箭產業園。
自2017年1月9日首次執行商業發射任務以來,快舟一號甲火箭已成功完成11次發射,順利將21顆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航天基地除火箭產業園外,衛星產業園已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建成標志著我國衛星制造首次跨入批量化生產時代的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生產線具備年產240顆小衛星的生產能力,首顆衛星已下線。
商業航天“點亮”武漢
“快舟?新洲”的成功發射,讓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焦點,再一次落在了武漢。
目前,位于武漢市新洲區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在上海、西安之外的第三個國家級航天產業基地。而作為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錨定市場潛力巨大的商業航天產業,統籌衛星、火箭、數據云,培育航天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打造“中國航天第三極”,開啟中國人自己的星鏈計劃。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家級電磁防護材料項目正在基地進行設備安裝,預計年內投產;國內首個低軌窄帶通信衛星星座——行云天基物聯網項目測運控中心已投入運行,一套由80顆常態化運行、覆蓋全球的低軌通信衛星系統,將分三個階段完成建設并運營;同時航天智慧應用、神舟船舶、宙通科技、鼎甲軟件、繁星動力等一批科創型、成長型項目在基地陸續開工。
該基地還被國家發改委授牌微小衛星商業發射與應用技術國家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被科技部授牌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工作站。
新洲區委書記趙利洪自豪地表示,在產業項目快速推進的同時,基地航天大道、同濟航天城醫院等配套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完工,航天科技館、航天公園、文體中心建成開放,九年一貫制航天城學校、幸福里商業街等即將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武漢航天新城正在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