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曾雅青 通訊員 何莉莉 白麗莎
10月26日,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賽程進入第五天,湖北“無臂飛魚”袁偉譯打破世界紀錄,為湖北代表團拿下首金。
不同的賽場上,湖北共有105名參賽運動員像袁偉譯一樣奮力拼搏,超越自我。
在追尋榜樣的過程中成就自我
截至10月27日,袁偉譯已在本屆殘運會上取得1金5銀的好成績。
21歲的袁偉譯,在泳池中拼搏了12年之久。
2008年,他因觸電失去左耳和雙臂。最迷茫的時候,他在電視上看到了何軍權。
同樣失去了雙臂,站在殘奧會領獎臺上的何軍權,意氣風發。“我們有同樣的遭遇,他能成為奧運冠軍,我也想試一試。”袁偉譯說。
家人輾轉聯系上殘疾人游泳隊后,袁偉譯開始了運動員生涯。因為沒有手臂,每次游完一程,他只能用頭沖向終點。
2017年,何軍權擔任省殘疾人游泳隊主教練,袁偉譯跟著他訓練。對他來說,何軍權既是榜樣,也是想要挑戰、超越的目標。
今年,袁偉譯參加了東京殘奧會,緊接著又參加殘運會,何軍權對他的成績很滿意。
回想當初電視機前的自己,袁偉譯有時覺得,這些年像做夢一樣倏忽而逝。只有每天不間斷的訓練,讓他變得敢想、敢拼、敢闖,日益強大。
這幾年,游泳隊陸續招進不少十幾歲的小隊員。身為師兄,袁偉譯也像教練教自己一樣,幫助小隊員們訓練。
10月24日,游泳隊11歲小將鄧鵬秸就站上了男子S15級400米自由泳決賽賽場。
150米后,鄧鵬秸漸漸落在后面。足足游了近6分鐘,他終于最后一個抵達終點。
看臺上,觀眾不停沖他喊“加油”,掌聲經久不息。
鄧鵬秸有聽力障礙,是隊里年齡最小的隊員之一。每天上午上學,下午和晚上訓練,一天要游上4至5個小時。
這次殘運會,他報了5個項目,比賽時不免有些緊張。但他說,從沒想過放棄,就算最后一名,也要完成比賽。
“心目中的偶像是誰?”記者問道。
“教練!”鄧鵬秸脫口而出。他說,也想成為像教練一樣厲害的運動員。
“目前,游泳隊中堅力量不斷加強,新生力量也不能落后。我們會多多培養后起之秀,期待他們將來像袁偉譯一樣,在國際大賽上嶄露頭角。”何軍權說。
腿動不了但用手照樣能“奔跑”
10月27日,男子輪椅競速100米T34級決賽,23歲的武漢小伙武澤遠繼24日800米比賽后再獲1枚銅牌。
對武澤遠來說,成績來之不易。拿上獎牌,他開心地與教練合影。
4年前,他開始練習輪椅競速,因本身患有腦癱,反應稍微有點慢。
“起步是第一個難題。”武澤遠說,從發令槍響到輪椅動起來,留給運動員的時間很少,一不小心就會落后于對手。為此,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特別加強反應速度的訓練。
“比賽時,耳朵里是風的聲音,眼里是終點線和對手的身影,心里只想再快一點。”武澤遠說,他正在學會享受比賽,享受輪椅上的“飛馳人生”。
和武澤遠一樣,來自襄陽的隊友朱東也非常喜歡這種感覺。
2009年,朱東意外從二樓摔下,脊椎受損,雙腿失去知覺,出行只能依賴輪椅。
接觸輪椅競速后,他漸漸愛上這項運動。雖然腿動不了,但手轉動輪椅照樣能“奔跑”起來。
10月26日、27日,朱東連獲一銀一銅。
說起比賽取得好成績的“秘訣”,他坦言,平常心最重要。
“比賽是競技,更是對平時訓練成果的檢驗。”他說,由于腿部血液不太流通,天氣冷時容易影響速度,便時時告誡自己,多訓練才能適應各種環境,將影響降到最低。
截至10月27日,湖北輪椅競速隊已獲得8枚獎牌。剛參加完東京殘奧會的章瑩,更是集齊了金銀銅三種獎牌。
“章瑩能力強,大賽經驗多,我們都想向他看齊。”朱東說。
這次,輪椅競速隊共有5名隊員參加殘運會,年齡最小的謝子進才15歲。
在互幫互助、你追我趕的氛圍中,隊員們攜手并進,一次次拿到更好的成績。他們相信,困難不可怕,努力克服就好。
“參加體育競技對隊員們的影響都很大,我看著他們越來越開朗自信,一天比一天目標明確。”輪椅競速隊教練張婷說,希望有更多殘疾人加入到殘疾人體育運動中,挑戰自己、超越自我,實現更多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