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住建應用平臺總體框架(圖片由省住建廳提供)
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李朝霞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三春 通訊員 陳浩泉 鄒江
閱讀提要
輕聲呼喚房間電器便應聲啟動,燃氣水電安全智能監控……數字技術為市民實現一幅幅美好生活新圖景。打造“數字住建”,更好、更快實現城鄉安全、高效運行,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
去年,1.1億多網友“云監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造,展現了湖北數字化建造的概貌。10月19日,從全省住建系統“數字住建”工作推進暨視頻培訓會上獲悉,到2025年,我省住建行業將基本實現數字化。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加快構建“1+1+4”(一中心、一平臺、四板塊)工作體系,即住建大數據中心、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數字建設、數字城管、數字住房、數字建造四個板塊,在城市體檢、城市安全、數字建造、市政公用、社區治理、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等方面形成業務協同、數據共享的數字住建應用平臺。面向公眾和住建行業管理人員分別提供網站、新媒體公眾服務和數字住建綜合辦公、移動政務入口,可實現數字建設等四個板塊的相應業務。
數字建設
提升城鄉生活品質
“8月20日17點38分,硚口區三環線園博園段積水水深19厘米”,強降水導致道路積水時,武漢市智慧水務綜合管理系統前端水深監測設備自動滾動推送短信至相關負責人。
依托聰明的“測水機器人”,降雨來臨前,管理人員可第一時間通過系統查看短歷時天氣預報以及湖泊水位,及時調度泵站開機騰退庫容,通過排水水力模型演算,提前鎖定城區積水高中低風險點,按照“一點一策”逐一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前駐守。降雨發生時,依托智慧排澇管理模塊,管理人員可全面掌控全市實時降雨強度、湖泊港渠水位、泵站運行工況,分析判斷排水堵點,及時優化調整泵站開關機組。
據悉,武漢市水務系統已累計建成水位站790余處,積水水深監測點190余處,視頻監控點200余處,流量、水質、墑情等其他監測點200余處,基本實現涉水數據整合共享。目前,武漢正建立智慧水務服務平臺,通過CIM對排水管網建模,運用機器人巡檢和疏通,實現精準維護。
到2022年底,省市兩級還將用數字住建進一步優化城市防汛綜合管理,及時掌握城市重點區域的積水情況和各泵站的工作狀態等;省市縣三級建成農村房屋信息管理等,動態跟蹤農房建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危房改造等進展?!笆奈濉?,我省將加快建設基于物聯網、數字傳感技術的水、電、氣等智能計量和終端,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加大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等數字化保護和監管。
數字城管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創新
10月15日,武漢以“智慧城市賦能疫后重振,推動超大城市治理創新”為主題,榮獲“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最高殊榮——城市大獎,將以智慧城管和智慧水務為應用場景,代表中國區參加全球智慧城市大獎的角逐。
“武漢市黃鶴樓,路邊有散落渣土”,市民發現身邊城市管理問題時,打開“武漢城管隨手拍”微信小程序拍攝圖片反映,城管部門根據定位,及時到達現場處置問題,處置結果通過手機短信自動向市民反饋,邀請市民評價處置結果,實現城市共治共享。
據介紹,武漢城管通過搭建民意云平臺,整合市長專線、12319城管熱線、第三方巡查上報等14種民意來源渠道,年均收集120萬余條群眾各類投訴、咨詢及建議,推動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問題。
2022年底前,各市建成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公共服務模塊,聯接全國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及“12319”微信公眾號,聯網全省數字住建網絡,聯動縣市區數字平臺,聯通街道社區終端,聯勤值勤人員車輛,實現“一線串珠、串點成線”。
“十四五”,我省將加強對垃圾桶、公共廁所、垃圾中轉站、垃圾處理廠等環衛設施的智能監控,全面實現信息化監管各城市環衛車輛、道路、公共場所等的作業狀況和衛生狀況;普及移動執法終端,推動建設查違控違、建筑垃圾、油煙噪聲、戶外廣告、損綠毀綠等專項執法模塊,實現行政執法全過程監督。
數字住房
公積金業務全程網上實時辦結
在隨州,職工在辦理繳存類、提取類和貸款類公積金業務時,可通過公積金中心網上營業廳或微信公眾號等提交業務申請,由系統自動調取共享數據審核、審批,資金實時收支,全程網上實時辦結;不能自動調取共享數據、實時辦結的業務,則由職工網上提交業務申請和材料,經人工后臺審核、審批完成線上辦理。
2025年底前,省市兩級需建成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模塊,實現對房屋安全鑒定、危房管理、白蟻防治、安全檢查和檔案查詢等功能,與公安、市場監管、房屋交易、房屋租賃等信息系統對接,協同實現房屋安全隱患的防范和治理。
“十四五”,我省將繼續推進公積金結算應用系統聯網接入,完善公積金各業務環節全過程數字化管理;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全省房地產市場數據庫,實時監測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構建全省住房保障業務統一和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提高社區智能化水平。
數字建造
工程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數字建造讓“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成為可能。運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數字化技術,將建立在全生命周期內的工程信息、管理信息和資源信息,集成在統一模型中,管理人員可以實現以“三維視圖”對“人、機、料、法、環”的智能管理。中建三局、漢陽市政等企業已經實現對施工過程、進度管理、人員管理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2022年底前,省市兩級將建成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塊,建立質量監督登記、任務分配、監督交底、日常巡查、監督抽查、中間驗收、竣工驗收、監督報告、監督歸檔、質量隱患整改、復查銷號、質量事故管理等全過程管控模塊,實現網上監督與現場、企業和行業監管信息自動流轉。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建設湖北省房屋市政工程服務管理系統及移動APP,集成項目立項、設計審查、施工運行、質量安全、竣工交付等節點數據,實現在建工程建設項目監管全覆蓋、工人全實名、項目建設過程和危大工程等全監管。
據介紹,省住建廳已從體制機制、應用系統、數據資源、基礎支撐、運維保障及培訓推廣等方面制定了13項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引導各地積極開展數字住建工作。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將利用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引導數字住建工作。市縣要積極爭取本級財政支持,安排財政配套資金、專項資金、工作經費用于支持基礎信息化建設,并將運行維護費用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數字住建長效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