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文華學院的學生們發(fā)現,校訓有了英文版。原來,就在8月27日,該校校訓“博學篤志,本立道生”及釋義的英文版本正式確定發(fā)布。
當年,文華學院校訓的形成,是在教育專家引導下,師生共同參與,依據在文華共同經歷和體驗下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鮮明體現了“圍繞共同目標,通過共同創(chuàng)造,達到共同發(fā)展”的組織文化。
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校訓
“2003年,記得剛剛來學校工作時,學校作為華中科技大學的獨立學院,使用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校訓‘明德厚學,求是創(chuàng)新’。師生總感覺缺乏屬于自己的校訓文化和感召力。”文華學院經管學部黨總支書記楊化玲回憶。
從2010年底開始,該校廣泛征集新校訓意見稿。廣大師生員工積極參與,共收集2805條,精選出48條,從中確定了7條候選新校訓。2012年7月,該校最終推選出新校訓“博學篤志,本立道生”,并于次年5月27日正式公布。
2014年,文華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當年,該校開展“品讀校訓,我為校訓釋義”征文活動,共收到學生投稿1200余篇。
多年來,在文華學院校訓文化的形成中,全體師生員工廣泛參與,集思廣益。2020年9月17日,在文華學院新聘教師校本研修基礎班上,校長劉獻君教授闡述了該校組織文化:圍繞共同目標,通過共同創(chuàng)造,達到共同發(fā)展。
2020年10月至今年1月,文華學院在校園媒體上,陸續(xù)刊登教師代表撰寫的理解和踐行校訓的研討文章共10篇。
5月,文華學院機電學部一名畢業(yè)生寫信反映,母校校訓缺少英文版本。這引起了劉獻君的重視,由相關部門和教師暑假里完成。今秋開學之前,該校正式發(fā)布了校訓及釋義的英文版本。
校訓文化滋養(yǎng)師生
“博學篤志,本立道生”源于《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篤志而體,君子也”。文華學院從辦學出發(fā)認為,能養(yǎng)成這樣君子品格的學生必將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社會的有用之才。
“博學篤志,本立道生”,與文華學院“育人為本,質量第一”的辦學宗旨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契合一致。在廣博中專一,發(fā)現并挖掘自己的潛能;在專一中立志,樹立并堅守自己的遠大志向,把個人人生理想融入到國家發(fā)展和民族復興的偉業(yè)之中;然后腳踏實地,立好“本”,找到自己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最終沿著“道”的指向,實現社會貢獻與個人發(fā)展的結合。
校訓既簡潔又深厚,多年來滋養(yǎng)、砥礪文華師生。
2014年,文華學院于武漢東湖高新區(qū)高新大道旁新修南大門,隨后將“博學篤志,本立道生”刻于南大門進門不遠處紅楓林畔的校訓石上。校訓石以紅色為主調,每到深秋,校內滿山紅葉,美不勝收,與校訓石交相輝映,如同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
“校訓這八個字,對我而言是一生的‘引路燈’。”文華學院一名2020屆畢業(yè)生說,今后也會銘記校訓帶給自己的精神啟發(fā),努力做到“生命影響生命”,實現專業(yè)價值和人生價值。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新 通訊員 程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