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武漢,永葆紅安紅!”——10月28日,革命老區、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縣召開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未來5年將奮力融入大武漢,建設大別山紅色中心城市。
紅安隸屬黃岡市,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曾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該縣位于武漢北部,與武漢市黃陂區、新洲區接壤,縣城到武漢中心城區車程不到1小時,比到黃岡市主城區還快。
紅安縣委書記劉堂軍在黨代會報告中稱,省委“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和黃岡市委“一區兩城”發展定位,從“武漢城市圈重要功能區”和“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城市”兩個維度,確定了紅安的發展定位。
報告提出,未來5年,紅安將著力推進與武漢市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產業同鏈、科技同興、民生同保。其中,打造紅安——武漢半小時通勤圈的設想引人注目,具體包括:加快推進木蘭到紅安市域鐵路、武湖至紅安市郊鐵路前期工作,爭取武漢軌道交通前川線、22 號線向紅安延伸,爭取開通武漢經紅安至麻城的城際列車,推動開通黃陂、新洲至紅安的城際公交,同時,全力推進沿江高鐵、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武紅高速等重大項目建設,謀劃推進武紅高速北延線、高鐵站站城一體等項目。
此外,紅安將主動對接武漢長江新區副城的輻射引領,加強與東湖高新區合作,以中國光谷·紅安高新技術產業園為抓手,探索總部經濟、飛地經濟、聯合招商等合作模式,推動產業錯位協同發展,構建研發、頭部、融資等主鏈在武漢,投資、制造、配套等副鏈在紅安的產業格局。
紅安縣革命遺址遺跡數量超過井岡山、延安、韶山、金寨、新縣等地,但 A 級旅游景區最少,縣內兩家干部學院年培訓規模不及新縣大別山干部學院的三分之一,紅色品牌不響,效益不高。對此,該縣黨代會提出,未來5年要打造全國紅色教育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力爭用三年時間建成全國黨員干部培訓的重要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的示范基地,切實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惠及民生的金色產業。
根據黨代會報告,到2025年,紅安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 350 億元,比2020年增長76%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 200 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 70 家,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 50%,紅安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堅力量。
(湖北日報通訊員 毛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