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正在藕田里挖藕。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張城、通訊員王智)民諺曰:“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蓮藕不僅是佳蔬,還是一種良藥。秋冬時節,正是湖北人喝藕湯的季節。有人說湖北人的鄉愁,就是吃藕。
挖藕工人泡在齊腰深的泥水里,手里抓著一柄高壓水槍,彎下腰清理蓮藕周圍的淤泥,再將藕節輕輕提起。田里挖出來的蓮藕均勻飽滿,成片漂在水上……11月11日,記者在蔡甸蓮藕種植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在有序采挖、清洗、搬運、裝車,藕田里處處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
據悉,全國的藕有1/3來自湖北,蔡甸區蓮藕產量占到了湖北省的10%。蔡甸蓮藕種植歷史已有1000多年,被業界認為是中國蓮藕人工栽培的起源地,蔡甸所產蓮藕質優、色白、煨湯味道鮮美,南宋光宗年間,曾作為貢品。
蔡甸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非常適宜種植蓮藕。蔡甸古鎮始建于晉,蓮花湖環抱古鎮,湖水清澈,湖泥肥沃。歷史上由于漢江多次改道,洪水泛濫,礦物質淤積,為蔡甸蓮藕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自然條件。隋唐時期,人工栽培的蓮藕開始在蔡甸傳播引種,到了宋代,蔡甸蓮花湖蓮藕開始聞名京都,每年的夏冬兩季,都會水陸兼程,定時入京朝貢。此后,蔡甸蓮藕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植藕傳統也由當地藕農世代相傳。
2004年,蔡甸區無公害蓮藕種植基地被國家標準委批準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武漢《蔡甸蓮藕》種植標準成為中國蓮藕種植技術和產品質量標準的藍本。2007年,蔡甸蓮藕于獲認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由蔡甸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牽頭管理。
記者了解到,目前蔡甸全區蓮藕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值達21億元,產品遠銷北京、西安、廣州、深圳等城市,是全國最大的縣(市)級蓮藕生產和銷售基地,直接帶動75個行政村的1.03萬戶農戶增收。經測算,平均每畝增收1600多元,實現用蔡甸蓮藕地理標志擴大品牌效應和附加值。
“蔡甸蓮藕”喜獲第三屆湖北地理標志大會暨品牌培育創新大賽金獎。通訊員供圖
在最近落幕的第三屆湖北地理標志大會暨品牌培育創新大賽決賽上,“蔡甸蓮藕”從97個參賽地理標志項目中脫穎而出,以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喜獲金獎。
參加這次大賽的武漢綠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凡丹說,企業經營蔡甸蓮藕品牌,一方面種植銷售新鮮蔡甸蓮藕;同時走蓮藕產品的深加工之路,把蓮藕加工成藕絲、藕丁、膨化藕片等;再是打造蓮藕休閑旅游活動,發展蓮藕觀光、采摘等活動。
近年來,通過特色優勢農產品(蓮藕)優勢區創建,蔡甸蓮藕產業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凡丹表示,蓮藕精深產品加工領域還未成熟,市場前景潛力大,需要企業加大對蓮藕深加工產品的科研投入力度,開發出更多更優質的蓮藕深加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