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開幕。“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在這里,我國各類科技創新成果得到集中展示。一件件物件凝聚著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心血,代表著我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信心和決心。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時強調,“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科技創新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放眼全球,科技創新帶來的巨大發展動能不言而喻。它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基石,也在推動經濟社會進步、譜寫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奮進的號角已然吹響,科技創新的腳步停不得、慢不得。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科技創新的發展之路上,我們始終穩扎穩打,充分發揮“勤、思、嚴、實”的科研精神,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拼出關鍵核心領域的重大突破,闖出科技創新驅動歷史性跨越發展的新路徑。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量子信息……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無不展現著我國科技創新的超凡實力,向全世界宣告著“中國創造”的無限潛力。
盡管成績在手,我們決不能滿足于現狀,科技創新的腳步決不能止步于此。當前各國科技創新勢頭迅猛,全球科技競賽日趨白熱化。面對挑戰,我們更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勇立時代潮頭,加強自主研發,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征程。從1986年3月我國提出“863計劃”到現如今,我國大力培育科研骨干,集中力量提升科研水平,逐步完成科研總體布局,為科技創新注入強勁動力。“中國芯”“中國天眼”等一系列科研產品,切實增強了我國抵御風險的能力。按照“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未來我國還將進一步尋求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未來通信等技術領域的突破。縱觀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歷程,自力更生、開拓創新始終是我們下好“先手棋”,開創科技新紀元的關鍵。堅定科技創新理想信念,不斷向著更快、更強、更優的目標前進,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彰顯中國科技力量,需要我們在關鍵領域、關鍵產品打上“中國創造”的烙印,為搶抓發展新機遇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早已從傳統行業轉向高科技領域。時代催人奮進,我們必須以國際視野,逐夢科技創新之巔,用實干、精干、巧干,化腐朽為神奇,讓“遙不可及”變成“觸手可及”,實現一個又一個中國夢,努力讓“中國創造”拔節生長。
稿源:荊楚網
作者:余文婷(宜昌猇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