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理晶
通訊員 王田甜 楮金麗 孫文楷
民企瀕臨破產,為了盤活企業,法院做工作讓國企聯合重整,讓民企扭虧為盈。極目新聞記者獲悉,5年來,武漢法院幫22家企業通過重整重獲新生,累計化解債務危機22次,安置職工846人,盤活土地51萬余平方米。
武漢某建設公司是湖北省唯一同時擁有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A級資質、起重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民營企業。2015年前,公司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前三,在重型設備租賃和安拆行業具備很強的優勢和競爭力。
2015年,該建設公司積極籌備上市,借了大量外債,快速擴張規模,但因業務膨脹過快,加之經營管理不善,公司出現巨額虧損,資金鏈斷裂。債權人某大型國企向武漢中院申請對建設公司進行破產重整。
案件承辦法官注意到,建設公司雖陷入困境,但其擁有建筑行業內兩個重要資質,仍具有很強的營運價值。而破產案件的申請人某大型國企,是從事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等高新技術裝備研發制造的全球化企業,資金、管理方面實力雄厚,是非常合適的戰略投資人。
“如果民營龍頭企業和大型國企能夠結合,就可以為企業重整打下基礎。”因此,法官決定花功夫撮合兩家企業。2019年3月19日,武漢中院裁定批準該建設公司重整計劃,依法進入重整計劃執行階段。
重整計劃執行期間,破產企業股權無法解封,重整工作陷入困境。武漢中院聯合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管理人力量,破解已凍結股權解封難、分配難的問題,確保了重整草案的順利實施。
目前,建設公司重整計劃已執行完畢,公司經營扭虧為盈,職工人數增至千數,同行業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二。
武漢中院介紹,五年來,武漢法院善用法治化、市場化途徑,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市場主體拯救,幫助22家企業通過重整重獲新生,累計化解債務危機22次,安置職工846人,盤活土地51萬余平方米。
同時,為解決破產清算案件啟動難、耗時長、困難多等問題,武漢法院以設立破產援助資金,破產案件繁簡分流、簡化工商登記注銷程序三塊工作為抓手,高效審結案件。五年來,武漢法院審結涉“僵尸”企業破產清算案件57家,占同期結案破產案件總數的53.2%,最短僅用時76天,為國企按時完成改革任務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