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魏鵬飛 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趙秀琳 通訊員馮鑫 段風華)20年處置災害300多起,先后被納入湖北省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庫、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地質專家庫,他的足跡踏遍鄂西北的山山水水,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這就是湖北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下文簡稱“八隊”)的副總工程師魏鵬飛。
工作中的魏鵬飛 通訊員 供圖
20年處置300多起災害: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
2004年,為開拓地質災害防治施工領域,八隊成立了地災防治中心,魏鵬飛擔任總工程師。成立之初,中心人手不足,魏鵬飛大小事務都參加,幾個項目一肩挑,從野外踏勘、應急處置到室內設計、資料整理,哪里有活兒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經過兩年的奮斗,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從9人增加到30余人,范圍擴大到十幾個縣市區及三峽庫區。
2014年湖北省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八隊掛牌成立襄陽地質環境監測保護站,魏鵬飛的工作重心也從地質災害防治擴展到地質環境監測保護。他帶著團隊的小伙伴,詳查地質災害、勘查生態地質環境,災前發布監測預警,災后進行應急處置,足跡遍布十幾個市區縣。近20年來,魏鵬飛在鄂西北地區主持完成了各類地質災害防治項目300多項。
2017年秋汛期間,十堰地區地質災害危險頻發,湖北省地質局派出專家組協助地方政府進行地質災害應急處置,魏鵬飛負責任務最為艱巨的竹山縣和竹溪縣。11天的時間里,他在山路上奔波了2000余公里,指導處理30多處滑坡應急情況。這次災害,1000余名群眾安全撤離,無一人傷亡。
工作中的魏鵬飛 通訊員 供圖
災害中的“定海神針”:膽大心細技術超群
地質環境監測預警是全天候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是突發性的,半夜出門、晝夜不歸、節假日無休,對他來說是常事。趕上汛期,他常常一天轉戰數地,一忙就忙到夜深人靜。襄陽、隨州、十堰等地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都有他的手機號,大家都知道:遇上緊急情況找魏鵬飛,就心中不慌。
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經常會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魏鵬飛常對技術人員說,要膽大心細,更要技術超群,才能在危險發生時準確判斷、迅速處置。
2017年10月,武當山特區東溝滑坡發生險情,200多人緊急撤離。魏鵬飛親自參與并主持了勘查和設計工作,多次到現場指導施工。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他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治理工程順利完工。
2020年6月27日晚,襄陽市36中學生宿舍樓外側突發滑坡,造成一座廠房被毀,宿舍樓岌岌可危。魏鵬飛接到任務后,創造性地采用監測、勘查、設計、施工一體化推進的方法,8月底前完成了滑坡治理和宿舍樓樁基的加固,保證了學校正常開學。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魏鵬飛始終把牢廉潔自律關。一次,一名施工隊老板為了減少工程量、降低施工標準,要求變更設計,被他一口回絕。他經常教育身邊的技術人員:“安全質量的底線不能越,違法違規的紅線不能碰,這是底線問題,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系列報道:
湖北省地質局“新時代最美地質人”出爐
[湖北省地質局“新時代最美地質人”]李姜麗:扎根大山保護“龍化石”
[湖北省地質局“新時代最美地質人”] 許匯源:一線錘煉出的難題攻關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