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建筑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臺。到2025年,全省年度建筑業總產值將達2.5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率10%以上。建筑業是我省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我省建筑業產業規模自2014年以來,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三。“湖北建造”的金字招牌越來越亮,這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去年,為打贏抗疫“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我省建筑業勇于擔當,砥礪前行,克服重重困難,科學有序施工,創造了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歷時2個月,迅速制訂并公布了《方艙醫院設計和改建的有關技術要求》中英雙語版,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參考,體現了中國擔當。湖北建筑業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湖北建造”的金字成色更足更亮。
建筑作為項目的排頭兵,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和先行軍。高樓大廈、車間商場、機關學校、民用住宅,都是建筑工人一磚一瓦辛勤澆筑。湖北是建筑大省,許多國字號、省字號建筑企業在國內外響當當,所建成的建筑成為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增進各國人民友誼、體現不同建筑風格的象征。武昌火車站、長江隧道、武漢長江大橋、武漢綠地中心、武漢中心大廈、武漢長江航運中心等標志性建筑將美學與視覺完美結合,在城市現代化進程和改善居住條件方面獨樹一幟。
建筑業是野外施工行業,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艱苦。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條件變化很大。加上各民族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各有不同,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北京紅墻碧瓦太和殿,紫藤古槐四合院;上海的外灘群、城隍廟、方塔園;武漢的花樓街、曇華林、古琴臺……各領千秋的獨特建筑,揭示一段段悠遠往事,勾起一縷縷思鄉情愁。無論建筑怎樣發展變化,一代代不屈不撓的建筑工人,總是甘當無名英雄,在各個施工現場披星戴月,默默奮斗,將建筑工人無私奉獻、頑強拼搏、鍥而不舍的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幾十年來,建筑行業英雄輩出,涌現出全國先進生產者、青年突擊隊隊長張百發,全國先進生產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全國建筑行業“大國工匠”等先進人物,充分體現了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建筑產業工人大軍的現實意義。
邁入新型建筑工業“快車道”,湖北任重道遠。不斷擦亮“湖北建筑”金字招牌,打牢基礎,提高成色,湖北正在加力?!笆奈濉逼陂g,湖北建筑業增加值占比保持全省GDP的6.5%以上,到2025年,創建20個以上國家級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工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不低于30%。打造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逐步提高建筑工程綠色建材使用率。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大業務系統和數據資源整合,提升數據共享和應用場景,實現“一網通辦”。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對創新人才實行激勵措施,激發創新活力。湖北建筑目標明確,正一步一個腳印抓實抓細抓落實。
建筑業是大有希望、大有作為的行業,在實現湖北全年精彩、年年精彩的征途上,湖北建筑業一定會勇攀高峰,再創輝煌。
稿源:荊楚網
作者:羅星航(荊州沙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