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高質量發展這本大賬,既能測試辦事干部們的眼界和境界,也是其工作水平的試金石。
不讓干事者受委屈,也不給躺平者獲利,讓每個人都做最好的自己。
“下陸因廠設區、因廠興區,產業基礎雄厚。‘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持續開展思想破冰,實現傳統工業向產業多元跨越!”
10月30日下午,黃石市下陸區委書記宛小林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暢談老工業基地新氣象。
01
思想破冰,算好發展長遠賬
“滬士電子落戶開發區的時候,政府給予許多優惠政策,有不少干部對此很疑惑,認為它不會帶來多少經濟效益。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30多家相關企業先后因它來到黃金山下,讓黃石一躍成為國內第三大PCB產業集聚區。”談及思想破冰,宛小林最先說的卻是開發區的例子。
在他看來,相比一山之隔的黃石開發區,下陸經濟底盤厚實、潛力巨大,但新興產業發展不突出、工業鏈條成色不亮麗,究其原因,在于干部的“算賬”思路沒有跟上時代步伐。
宛小林說,理清高質量發展這本大賬,既能測試辦事干部們的眼界和境界,也是其工作水平的試金石。
今年9月,下陸區全面開展項目建設“百日攻堅”行動,集中利用100天時間,明確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堪比一次年終會考。
“每個項目都有干部團隊包保,把服務送上門,并由各街道(園區)專設的審批代辦服務隊服務,確保項目快速落地。”宛小林介紹,得益于優良的營商環境,長樂山工業園的光大(黃石)靜脈產業園一期項目預計11月投入運行,二期項目將提前開工。
10月30日,黃石市下陸區委書記宛小林(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02
科技引領,算好工業升級賬
自20世紀50年代大冶有色落子下陸,一大批大中型企業聚集,涵蓋鋼鐵、機械、制藥、紡織等多個產業,造就了當地的工業輝煌。
“我們常見的智能機械臂和挖掘機背后,就有人本軸承的身影。”端起機械模型,宛小林自豪地向網友介紹,該工廠近年實現全流程“上云”,員工從380多人減少到210人,產值卻翻了一倍。
此前,因為生產設備老舊、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原因,下陸工業亟待升級。然而選擇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又面臨著改造周期長、成本支出高等問題。時間不等人,該如何破題?
“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宛小林介紹——
與企業共建研發平臺。建立市級以上研發平臺30家,實現規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8家。
政策扶持強力升級。2020年設立近300萬元創新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今年出臺的《下陸區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創新活力城區的實施意見》,從多方面給高新企業的創新發展、眾創空間和孵化器的建設予以獎補。
打造產業新興增長極。助力校企合作研發,重點突破合金材料、化學藥物等領域的技術制約,并積極推動成果轉化。目前,全區已培育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6家,16項科研成果榮獲全省科學技術獎。
此外,“循環經濟產業”成為該區發展新的增長極。
自2019年摘得首批“全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下陸加緊對接黃石和武漢城市圈工業余料、尾渣處理。兩年時間,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共有12家該類企業落戶,大江環科、光大靜脈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已陸續投產。
“項目滿園后,產業園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宛小林說,每年園區可處理一般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總量535萬噸,“僅大江環科一個項目,一年回收提取的銅精礦重量就相當于一座百萬噸級銅礦山的年產量”。
03
產城一體,算好城市轉型賬
經濟轉型,并非一蹴而就。
“在本世紀初,我們也經歷過傳統工業結構調整的陣痛。期間淘汰了不少落后產能,也背上了不小的經濟包袱。”宛小林說,下陸近年拓寬賽道,發力第三產業和新型工業,蹚出了一條別樣的城區再造之路:
借黃石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之機,去年夏天,黃石臨空跨境電商產業園內項目集中開工;
率先在全市布局工業互聯網產業,謀劃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園。今年已與大唐融合、浙江中控等多家國內行業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協議,打造黃石工業的“智慧大腦”;
利用身居黃石多條交通要道交匯點的地利,大力發展物流經濟,其中傳化公路港已初見規模;
今年8月,“東鋼新時代”項目正式簽約。在原東方鋼鐵廠的遺址上,一座工業文化旅游綜合體呼之欲出;
升級改造后的東方山景區,草木蔥郁。沿新建的步道登頂極目,星散下陸各處的十多處公園一覽無余,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盡收眼底。
隨著退城入園持續推進,區內生態環境、配套設施不斷改善,近年前來下陸落戶的市民不在少數。截至目前,該區人口達到20多萬人,且每年還在以1萬人左右的速度增加,商貿需求年年看漲。
“7月底,居然之家開業。這個月,黃石第二家萬達廣場也將迎客。”宛小林說,承接城市消費中心“中移”機遇,下陸將大力發展新經濟新業態,為區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個性問答
懷求教之心適應“跨界”
主持人:公開簡歷顯示,您先后在黃石市委組織部、文旅局、水利和湖泊局工作,直到這次履新區委書記,期間不斷“跨界”。您是如何適應,并迅速投入新工作的?
宛小林:工作以來,我經歷的崗位確實比較多,我覺得要適應好這種“跨界”,主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善于思考、勤于學習。不論在哪,都要常懷一顆謙虛求教的心,要樂于向周邊的同事學、向群眾學,在學習思考中熟悉情況、發現問題、把握規律、明晰思路;二是要積極調動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暢通溝通交流的渠道,增強對干部們的了解,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同時,明確獎懲標準,不讓干事者受委屈,也不給躺平者獲利,讓每個人都做最好的自己。
民生福利
2022年新增1980個學位
近年下陸區團城山發展迅猛,吸引許多新市民來此落戶。訪談前,一位當地居民托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了解下陸區有沒有解決該地區學位緊張的計劃。訪談中,黃石市下陸區委書記現場作答。
“這個問題我們正在謀劃解決。”宛小林介紹,一是改建學校,改建后的廣州路小學已經在9月份開學招生,辦學規模2000人,其中一年級招生6個班300人,新增學位300個。二是新建學校。新建墨斗山學校,辦學規模為42個班,可容納1980名學生就近入學。該項目于2020年12月開工,擬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
訪談結束前,宛小林還為網友現場送“福利”。“歡迎各地朋友蒞臨東方山,親近大自然。”他說,100張免費門票先到先得,登錄“游湖北”小程序即可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