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簡俊暉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砥礪奮進。
11月3日,是三峽旅游(原名“宜昌交運”,002627.SZ)上市10周年紀念日。
最新財報顯示,湖北三峽旅游集團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25億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總資產達到47.23億元,分別是2011年同期的2.3倍和5倍。
單看這兩個數據,可能不是特別亮眼,但如果將視線聚焦到疫情對旅游業造成較大沖擊的背景下,則會對湖北三峽旅游集團有更多認識。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三峽旅游集團實現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8.82%和939.81%——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當下,以旅游為主業的湖北三峽旅游集團能實現如此業績,顯示出該公司的巨大韌性。
這種韌性,既源于湖北三峽旅游集團勇挑重擔、全力推動國有資產做強做優做大的使命擔當,也源于湖北三峽旅游集團勇于改革、以市場為導向持續提質增效的創新突破。
這種韌性,推動公司從“宜昌交運”邁向“三峽旅游”,也推動公司從長江游輪旅游領域的“后來者”邁向中國內河游輪旅游領域的“領航者”。
始于交運
10年前,湖北三峽旅游集團成功上市,關于上市的故事,要從“交運”開始講起。
湖北三峽旅游集團是宜昌交通旅游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昌交旅集團”)旗下子公司。宜昌交旅集團成立于2015年,是宜昌市政府直管的國有獨資企業。
三峽旅游的前身宜昌交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宜昌交運”),“資歷”比宜昌交旅集團老,成立于1998年,系國有獨資公司,出資人為宜昌市國有資產管理局。而宜昌交運前身的“資歷”更老,可追溯到1935年的宜昌汽車站。
正因與交通運輸的淵源,自公司成立以來,宜昌交運便以旅客運輸服務、汽車經銷為主營業務,其中旅客運輸服務為核心業務,涵蓋道路客運、長江水上高速客運及汽車客運站、港口等站務服務,系道路旅客運輸一級企業。
2005年前后,受制于國有企業傳統經營弊端,加之當時地方客運市場混亂,宜昌交運一度經營困難,面臨生存危機。當時,有人提出將客運班線運營權承包給私營企業,這相當于公司要退出經營多年的道路旅客運輸行業。
是退出還是留守?
宜昌交運決策層認為,道路旅客運輸事關民生福利,若將客運班線承包給私營企業,超載、隨意攬客甚至宰客現象或難以避免,作為國有企業,理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服務民生。
“我們決定繼續深耕道路旅客運輸行業,但同時也提出,企業必須要改革,否則公司沒有出路。”湖北三峽旅游集團總經理謝普樂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
從2006年起,宜昌交運開始產權制度改革,變國有獨資公司為國有控股公司,其中國資占股75%,另160位中高層管理人員合計占股25%。
至2008年完成股改時,公司不僅完善了治理機構,制定了新的考核激勵機制,員工活力得以重新煥發,更重要的是,公司進一步確立了黨組織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把黨的建設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
在黨建引領下,股份制改造給宜昌交運注入新的動力,對區域道路客運資源實施并購重組,拓展客運市場,道路旅客運輸業務得以越做越強,運營范圍輻射京、津、粵等20多個省市。截至2011年6月30日,宜昌交運擁有各類營運車輛846臺,經營客運班線235條,日發班次近2500班,在中國道路運輸百強誠信企業中的排名逐年攀升。
2011年11月3日,宜昌交運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湖北省道路運輸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轉型求變
成功上市值得慶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上市敲鐘的那一刻,宜昌交運高管們的內心是緊繃著的——因為公司又到了要突圍的時刻。
如前所述,宜昌交運始于水陸客運,成于水陸客運,但在2011年前后,又因水陸客運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原因就在于高鐵時代的到來。2010年,宜(昌)萬(州)鐵路建成通車;2012年,(武)漢宜(昌)鐵路建成通車。宜萬鐵路和漢宜鐵路是我國鐵路網滬漢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相繼通車,以及高鐵所帶來的舒適體驗感,給宜昌交運的水陸客運業務造成較大沖擊。
是繼續堅守水陸客運還是開拓新業務?若開拓新業務,又該從哪兒下手?
宜昌交運也意識到產業結構調整的急迫性,早在2009年就開始嘗試從水路客運業務延伸至水上旅游業務,轉型求變。
這并非拍腦袋的沖動之舉。宜昌是世界旅游名城,長江三峽之西陵峽、葛洲壩水電站和三峽大壩水電站等知名自然人文景觀均位于宜昌境內的長江段,形成“兩壩一峽”經典旅游線路。
既然擁有長江宜昌水域的港口資源和水路運輸資質,何不順勢開展游船旅游業務?2010年,宜昌交運開始試水,投入一艘旅游船運行“兩壩一峽”水上旅游觀光項目,次年實現游客接待量15萬人次。
嘗到甜頭的宜昌交運,堅定了拓展水上旅游業務的信心。
2011年招股書顯示,在IPO的募資用途中,就包括新型三峽游輪旅游客運項目,即要設計建造6艘“兩壩一峽”旅游船,擬“打造西陵峽、葛洲壩、三峽壩區長江三峽旅游游輪第一品牌”。
10年后的2021年,宜昌交運已擁有5艘長江三峽系列觀光游輪和7艘普通游船,先后開發了“兩壩一峽”精華游、長江夜游、西陵峽風光游、三峽升船機游以及高峽平湖游等多個旅游觀光產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以“兩壩一峽”為核心的游輪系列產品接待游客量突破200萬人次。
為對沖高鐵對傳統水陸客運業務的影響,近年來宜昌交運還拓展了商貿物流業務,但觀光游輪服務仍是轉型的重中之重。
上市前的2011年上半年,宜昌交運的主營業務只有旅客運輸服務、汽車經營及售后服務兩個板塊(當時游輪業務只是試運營,體量過小未計入主營業務),以營收計兩者分別占比45.42%、48.42%。
上市10年后的2021年上半年,宜昌交運的主營業務由旅游綜合服務、綜合交通服務、商貿物流服務三大板塊構成。其中,旅客出行服務(被劃到綜合交通服務板塊)在營收中的占比已降至8.89%,觀光游輪服務(被劃到旅游綜合服務板塊)占比3.48%。盡管從營收占比看,觀光游輪服務體量不大,但毛利率高達46.65%,位居該公司所有業務板塊第一名。
近年來,觀光游輪服務呈高速增長之勢。2017-2019年,該業務營收分別增長11.71%、42.72%、43.53%。2020年該業務受疫情沖擊較大,但2021年上半年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旅游業務營收保持高增長,且毛利率保持較高水平,以至于在該公司財報的最新表述中,旅游綜合服務排在所有業務最前面,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該公司對旅游板塊的重視。
切換賽道
宜昌交運對旅游板塊的重視,在今年8月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從8月2日起,宜昌交運正式更名為三峽旅游。該公司表示,隨著區域綜合交通格局的變化,旅客運輸業務收入和利潤占比逐年下降,以“交通運輸”為標簽的公司名稱已不能匹配公司業務構成和未來發展方向。
“從‘宜昌交運’到‘三峽旅游’,不僅僅是換了四個字,而是公司戰略發展方向的重大調整。” 湖北三峽旅游集團董事長殷俊表示,從產業定位來看,未來公司將從交通運輸行業切換到旅游賽道,特別是游輪領域;從區域定位來看,未來公司要從宜昌延伸至長江三峽區域乃至國內其他區域,“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中國內河游輪旅游產業的領航者’”。
殷俊堅定看好中國內河游輪旅游產業。他說,隨著國民收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旅游產品有了更高期待,他們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觀光游,而是需要享受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有更多體驗感、更有品質的旅游服務,“這便給內河游輪旅游產業帶來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空間”。
“中國內河旅游看長江,長江旅游看三峽。”殷俊認為,長江三峽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舉世無雙,“如果在游輪上增設‘劇本殺’、電競、演藝等沉浸式體驗項目,將傳統觀光游升級為休閑度假游,集觀光、休閑、康養、娛樂等功能于一體,會給游客帶來全新體驗”。
為搶抓機遇,今年7月,湖北三峽旅游集團已完成8.16億元、1.7億股非公開發行股票計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兩壩一峽”新型游輪旅游運力補充項目、長江三峽省際度假型游輪旅游項目。
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對象共有15位,其中有兩位值得特別關注。
一位是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資本”),獲配4175.37萬股,金額約2億元;另一位是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程旅行”),獲配3131.52萬股,金額約1.5億元。發行后,三峽資本和同程旅行成為湖北三峽旅游集團的第二、三大股東。
三峽資本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控股子公司,是一家聚焦于清潔能源領域、培育新動能的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公司;同程旅行則為國內線上休閑旅游龍頭企業之一。
“引入這兩家龍頭公司,就是希望借助他們在清潔能源和旅游產業方面的資源優勢,改變公司現有的產品格局,以新能源、新科技、新體驗為支點,持續提升公司旅游板塊核心競爭力。”殷俊表示,公司全新打造的“長江三峽1”號游輪,是目前世界上設計建造的電池容量最大、客位最多、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新能源純電動游輪,零排放、零噪音、零污染。
目前,該游輪正在打造中,預計今年12月投入試航。殷俊對新型純電動游輪寄予厚望,“它的亮相,將全面提升三峽旅游的品質和體驗。”
在湖北三峽旅游集團看來,要實現“中國內河游輪旅游產業領航者”的目標,除了經營好長江內河游輪旅游業務實現內涵式增長,還需要“走出去”,通過品牌輸出實現外延式拓展,挖掘新的盈利增長點,鞏固“領航者”的品牌優勢。
事實上,在品牌輸出方面,湖北三峽旅游集團已邁出了第一步。
今年5月21日,南京濱江游啟航儀式在五馬渡游輪碼頭“長江傳奇”號游輪上舉行。該游輪由湖北三峽旅游集團打造,最大載客399人,四周環繞落地觀景玻璃,可360度觀賞南京濱江美景。
“長江傳奇”號的順利啟航,實現了南京濱江旅游“零的突破”,也標志著湖北三峽旅游集團“兩壩一峽”游輪品牌輸出成功“首發”。殷俊表示,未來公司將加快對外輸出品牌,拓展開發中國的濱江游、濱水游及夜游等游輪旅游產品,持續擦亮“三峽旅游”品牌。
目前,國內疫情的零星暴發給旅游業帶來了不確定性,但殷俊并不特別著急,“相信疫情終會過去,這段時間恰是我們低位布局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