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陽新縣委書記萬鼎(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劉晨 向能來
“小小陽新,萬眾一心;要糧有糧,要兵有兵。”
陽新是革命老區,在戰爭年代,20萬英雄兒女用生命換來了“烈士縣”的美譽。
“加快建成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示范縣,沖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未來五年,陽新整裝待發。”
10月31日上午,陽新縣委書記萬鼎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暢談紅色熱土上的新機遇和新目標。
“中部鞋都”蓄勢待發
“這雙特種勞保鞋,有2個國際專利、4個國家專利,防滑、防油、耐高溫,主要出口歐洲市場。”
“這雙輕工業防護功能鞋,防砸、防滑、抗靜電,市售價達600元。”演播室內,談起陽新的各類鞋品,萬鼎如數家珍。
“本地制鞋行業產值已達20億元。”萬鼎說,打造“中部鞋都”,革命老區有底氣,更有志氣。
制鞋隊伍“人強馬壯”。作為百萬人口大縣,陽新擁有30多萬人的勞務大軍,其中超過一半為制鞋業熟練工,“陽新鞋匠”被評為全省“十大勞務品牌”之一。
領軍企業迅速成長。以浙聯鞋業、奇人鞋業、可興鞋業為代表的一批企業近年陸續在陽新落戶投產,該地現有大中型制鞋企業13家,各類小型鞋廠200余家,產品覆蓋運動鞋、皮鞋、安防鞋等多個品類,產業發展初具雛形。
物流通道不斷豐富。9月,棋盤洲大橋、武穴大橋陸續通車;10月,黃石新港江海直達船舶首航;明年,鄂州花湖機場將啟動試運行……借周邊交通升級的東風,陽新鞋品正沿“水陸空”三路,發往全球各地。
然而,除了5家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目前當地鞋廠多為貼牌生產,成長性弱,利潤率低。無論是拓展增量,還是做優存量,轉型都迫在眉睫。
“未來,我們將傾力打造鞋類產業集群,提高當地鞋品在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萬鼎說,從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出發,該縣將通過完善產業鏈條、培育自有品牌等措施,進一步促進鞋業提檔升級。力爭到2025年,陽新鞋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天空之城”美不勝收
今年“十一”黃金周,陽新景區共接待游客14萬多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233余萬元,其中A級旅游景區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總收入較2020年分別增長18.25%、53%。
“陽新總體呈現‘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特點,自然資源豐富,美景眾多。”萬鼎介紹,做好“吳頭楚尾”的山水文章,既須秉承生態優先的發展思路,還得深挖其中的旅游潛力。
因地處長江大保護范圍和國家主體功能內限制開發區,近年來,當地扎實推進長江大保護“雙十”工程,沿江21家礦山整治修復工程基本完成。同時提速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的綠色化改造,加快創建省級生態示范縣。
好生態為陽新留住了藍天碧水,吸引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陽新仙島湖山川毓秀,1002座島嶼鑲嵌在碧波萬頃的湖面上,恰似銀河星座。”訪談現場,萬鼎拿出門票,一一介紹。
位于王英鎮的仙島湖,是世界三大千島湖之一。依其湖光美景而建的天空之城,有世界最大的玻璃底觀景平臺,近幾年已成“網紅”打卡地。在今年的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別推介會上,它還被列為湖北旅游新名片,備受世界矚目。
排市鎮滴水涯景區則擁有當地最壯觀的瀑布群,依靠獨特的瀑布景觀和鄰近大廣高速出入口的地利,今年“五一”開業,迅速躋身黃石熱門景點。
楓林鎮的地心大峽谷內,石鐘乳、石筍、石柱遍布,溶洞奇景引得周邊省市的游客前來一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十三五’期間,我縣旅游總收入超過50億元,旅游業正在成長為陽新經濟新的增長極。”萬鼎說,未來陽新將加強和配套設施建設,豐富精品線路,延伸旅游產業鏈,為周邊群眾釋放更多旅游紅利。
思想破冰創優環境
項目提質、投資見效,離不開優渥的發展土壤。服務經濟工作,陽新“店小二”表現怎樣?
“提升營商環境競爭力,我們永遠在路上。”萬鼎說,近期,陽新多次組織黨員干部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看成效、觀格局、學方法,還在項目招引落地上更新機制,優化專業招商、駐點招商,建立完善ABC項目分類推進制度,形成全流程全周期項目服務閉環。
9月6日,湖北隆志鞋業公司簽約落戶陽新縣經濟開發區。作為今年陽新引資的重點項目,簽約3天后,該公司的營業證照就已辦好并郵寄上門,園區規劃用地上,水電保障準備齊全。
改變源自一系列先進舉措在陽新落地生根。今年1月,與一山之隔的江西瑞昌市發布“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在黃石率先開創“跨省通辦”業務,全力提供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服務;“先建后驗”試點在工業園區全面鋪開,一般申報、審批手續,3至5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
今年,陽新共上線12個“一事聯辦”主題事項,位列黃石市第一。在全省103個縣(市、區)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黃石市第二。
“干部隊伍要破創新發展激情不夠之冰、服務市場意識不強之冰、工作落實標準不高之冰,加強學習,精益求精。”萬鼎介紹,為此,該縣建立健全營商服務績效管理機制,加強日常考核占比和頻次,同時開展定期培訓活動,從管理、規劃、法制等領域全面提升干部工作效能。
個性問答
“事不過夜”爭前三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江顯平
主持人:今年履新陽新縣委書記后,您一天曾最多參加過七八場活動,還提出,陽新各項工作都要在黃石爭前三,這樣的工作節奏,干部們能適應嗎?
萬鼎:剛開始的時候,這種事不過夜的工作節奏,有些同志確實適應不了。
但我認為,對標沿海發達地區和省內百強縣,陽新各個方面的差距還比較大,民生、工業等歷史欠賬也比較多,面對不強不富的現實,確實有種“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也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只有加強學習、加快落實,早干快干實干,才能不斷縮短與先進地區的差距。
民生福利
城區將新建2000個停車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易相志
訪談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向陽新居民征集問題。訪談現場,萬鼎“現場辦公”解決問題。
有市民提問,行車問題是陽新發展的老大難,請問書記將如何解決?
萬鼎現場回應,正在加快15平方公里的新城區建設,把老城公共服務設施向新城轉移,緩解老城區交通擁堵問題;將新建停車泊位2000個,改造封閉停車場7個,并對3400個停車場進行智能改造;同時,還將投入人力、物力,加強交通不規范行為的整治,提升道路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