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2021年7月23日,國產運動品牌鴻星爾克向河南特大暴雨災區“破產式捐款”引爆網絡,其銷售業績一度猛翻52倍,多款產品脫銷。如今時隔100天,當時的熱度逐漸消散,鴻星爾克門店人流量大幅減少;近一個月來,其抖音粉絲量也直線下降,平均每天幾乎掉近一萬粉。此外,其直播銷售額不容樂觀。(據11月4日瀟湘晨報)
數據是很殘酷的,因為過于客觀和堅硬,好的時候能一竿子捅破天,差的時候也能迅速低進塵埃里。數據所反映的,是群體觀念和社會趨勢的變化,這變化迅疾、沖動、猛烈,伴隨著人們回頭望時的訝異和唏噓。
鴻星爾克的數據會下滑,其實并不奇怪。本身,這一品牌今年的爆紅,更多是源于時事、情懷和消費心理,而并非產品本身。年初積極表態力挺新疆棉花,已經狠狠地拉了一波好感,河南暴雨災害期間,又低調捐贈5000萬元物資馳援,繼而被網友扒出了歷年捐款史。互聯網本就喜歡對比鮮明,情感濃度高的故事,網傳“即將倒閉”+默默“破產式捐贈”的故事,讓鴻星爾克的品牌形象,一步跨入了高光時刻。
還有什么營銷手段,能比讓消費者心疼更好呢?鴻星爾克一夜爆紅,線下門店人頭攢動,直播間里賣到斷貨,網友們的“野性消費”讓人目瞪口呆,但事實上,無論是旁觀者,還是品牌本身,心里都清楚,如此猝然的高熱,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熱度會褪,人群會散,這才是恒常規律。是以,在網友還特別上頭的時候,鴻星爾克已經不斷地呼吁大家理性消費,是它不想賺錢嗎?當然不是,它也害怕浪太大,沒能乘風破浪,卻被浪頭打翻了,那就糟糕了。
所以,比起鴻星爾克的暴紅,它的“過氣”反而顯得很正常。人畢竟是智慧生物,哪能一直野性呢?再說,鞋子衣服又不是消耗很快的用品,集中購買了一次之后,一般不會短時間內再回購。潮起之后終有潮落,網友可以“野性”,但企業還需理性,須知能長久留住顧客的,永遠是產品本身。
做人和做企業,都是一樣,自身實力才是根本,熱度只是錦上添花,再紅火的熱潮也只是暫時的,質量和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這道理,鴻星爾克應該是懂的,不然,其總裁吳榮照也不會在微博評論區里,耐心地聽取消費者意見,表示要改進質量,做好售后了。
浪奔浪流永不休,熱度退卻這事,觀之常使人寂寞感慨,但浪既然來過,便總會留下些什么。沖著捐款而來的顧客中,總會有一些,因為喜歡這個品牌而成為忠實粉絲,而且,經過這波浪潮,鴻星爾克連帶整個國貨運動品牌的知曉度和美譽度,都大大地提升了。
這是社會對有責任,有擔當,熱心公益,心懷家國的企業,所給的回饋和褒獎。在這樣的支持和認可之中,不迷惘,不冒進,在熱與冷轉換之際,充沛動力,堅定方向,才能讓國貨之光長久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