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揭曉。我省張定宇、崔崑、汪勇3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劉發英、唐光友、黃思鎮、孫紅梅、萬其珍、熊子勛、易從梅、趙福蘭8人獲提名獎。
至此,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工作開展以來,我省共25人(組)獲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全國道德模范
張定宇,男,漢族,1963年12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公共衛生總師。
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隱瞞身患漸凍癥的病情,帶領全院600多名白衣衛士沖鋒在抗疫最前沿。他用漸凍生命與死神競速,帶領醫護團隊累計救治2800余名患者,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張定宇榮獲“人民英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當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抗疫最美家庭。
崔崑,男,漢族,1925年7月生,中共黨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96歲的崔崑堅持以行勵人,愛心助學,行善救急。2013年以來,他和夫人捐資助學達1000萬元,幫助500余名青年學者成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第一時間交納100萬元特殊黨費,個人卻始終簡樸度日,彰顯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拳拳之心。
崔崑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
汪勇,男,漢族,1985年12月生,中共黨員,湖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江漢分部經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之時,汪勇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奮戰在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一線,以非凡之勇守護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以星火之勢點燃八方馳援火炬,被譽為勇敢逆行的“快遞小哥”。
汪勇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當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劉發英,女,土家族,1970年3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花坪小學副校長。
她自費捐資助學、創辦“英子姐姐”助學網站、獨創“一對一”網絡助學新模式,用30年丹心織網,籌集助學資金2480萬元,幫助3705名山區貧困學子實現求學夢想,被媒體譽為“中國網絡助學第一人”。
唐光友,男,漢族,1926年2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湖北省咸寧軍分區離休干部。
堅持一輩子學雷鋒做好事,為國為民作貢獻,先后捐款240余次、110余萬元,去世后將遺體捐給醫學機構用于醫學研究,彰顯革命軍人的無私大愛,詮釋“把一切毫無保留獻給黨和人民”的使命擔當。
黃思鎮,男,土家族,1998年12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91917部隊下士。
作為一名新時代軍人,黃思鎮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置于首位,三闖火海,不懼危險,用堅毅的臂膀挽救兩條生命。他悄然而退,不計功名,把偉岸身影印在清江兩岸,用行動譜寫一曲“90后”見義勇為的青春之歌。
孫紅梅,女,漢族,1975年12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三工廠高級工程師。
22年如一日,孫紅梅憑借一顆匠心扎根鄂西北老“三線”工廠,專攻航空發動機焊修技術。破解62項修理難題,形成12項核心修理技術,創造經濟效益近2億元……她似傲霜斗雪的紅梅,敬業專注,精益創新,綻放出大國工匠的光彩。
萬其珍,男,漢族,1942年1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三里鄉大沙河村村民。
只因祖上傳下的一句承諾,萬其珍在百年渡口大沙河義渡26年,風雨無阻,分文不收,續寫萬家祖孫四代144年的“百年義渡”傳奇,被譽為“信義艄公”。
熊子勛,男,漢族,1927年6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政協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
憑著一諾千金的執著信念,熊子勛用60余年時間尋遍每一座山頭,查清58名犧牲戰友的下落。兩度患癌、一眼失明,仍然堅守承諾、不言放棄,每找到一人,便為他們造墓豎碑。熊子勛用畢生踐行諾言,被譽為“信義戰友”。
易從梅,女,漢族,1954年4月生,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鳴鳳鎮北門村村民。
她23年不離不棄,傾盡全力照顧患有“漸凍癥”的丈夫和兒女,用瘦弱的雙肩扛起照顧家人的重擔,用樂觀堅強的笑容面對人生苦難,用愛與責任呵護著至親,支撐起家人的生命希望。
趙福蘭,女,壯族,1989年5月生,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鄭集鎮八廟村村民。
“85后”壯族好媳婦趙福蘭,用雙肩扛起風雨飄搖的家庭,用堅守傳遞不離不棄的家風,用勤勞實現改變家庭命運的心愿。十余年時間里,她和丈夫一起照料家中老幼親人,發揚智慧與堅韌,將特困家庭轉變為年收入超過30萬元的小康之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黃璐 通訊員 潘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