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李洋洋、藍靜)11月5日,在武漢工商學院鄉村振興學院近期工作總結會上,該學院院長巴能強提出,應積極發揮高校的學科和人才優勢,通過專業化、系統化、廣泛化的“三農”人才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武漢工商學院于2018年成立了鄉村振興學院,依托人才資源與學科優勢,助推湖北“三農”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10月下旬,房縣縣委組織部、縣水利和湖泊局、縣鄉村振興局聯合舉辦首期鄉村振興暨移民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由武漢工商學院鄉村振興學院承辦,來自房縣的100余名村干部參加培訓。武漢工商學院黨委書記劉生元介紹,此次培訓為期5天,宣傳鄉村振興戰略、有關移民的政策法規,講授農業技術、鄉村產業發展典型案例、網絡銷售模式及策略等,全程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除了培訓課程外,還組織學員前往鄖西“淘寶小鎮”和房縣幾個村實地學習。
有趣的是,為這些村干部授課的除了多位專家,還有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武漢工商學院2021屆畢業生李義凡是一名青年創業者,抓住短視頻直播帶貨的創業風口,10個月累計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盈利450萬。此次,他當起“小老師”,為村干部進行專題培訓,講授如何利用直播與短視頻銷售農產品。
巴能強認為,今后鄉村振興學院為地方提供“三農”人才培訓,可以包括農業技術的普及、網絡銷售體系的建立、特色產業的發展、農業園區的規劃等諸多方面。此外,學院還希望能夠深度參與地方產業轉型發展、鄉村治理和文化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