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田國松 何武濤 徐晶
新時代,省軍區官兵、文職人員如何更好地履行職責使命?11月5日,湖北省軍區舉行“奮斗的力量·平凡的堅守”先進事跡報告會,8位代表的故事打動人心:有的在高寒山區默默堅守36年,有的在滔天洪水中舍命救群眾,有的則放棄“掙大錢”選擇守護老英雄們的健康……
敬業奉獻——
7任哨兵接力守護原始森林
“常年雨霧彌漫,每年近7個月冰霜期,最低氣溫零下30℃,含氧量不足山下70%,還有熊、豹子、狼等野獸出沒……這,就是我們民兵哨的自然環境。”
報告會上,來自神農架林區神農頂民兵哨第七任哨長王大志的一番話,讓現場官兵動容。
神農頂民兵哨建立于1985年,36年來7任哨兵默默堅守,擔負起104萬畝原始森林的防火瞭望、資源管護、通信傳送和生物監測等任務。
在武漢第七干休所,90多歲的老首長嚴重便秘,門診部護士馬藍沒有絲毫猶豫,用手一點點摳出來。她說:“這是我工作的本分,和這些英雄前輩在戰場上流血犧牲相比,這算不上什么。”
軍隊改革后,干休所門診部沒有編制,武漢退休干部休養所門診部醫生夏陽光面臨“進退走留”的選擇。家人朋友勸他早點離開,但他舍不得走。夏陽光說:“只要組織需要,我就一定竭盡所能,精心守護老干部的平安健康。”
擔當作為——
潛心研發智慧系統
從作戰部隊到國防動員系統,他始終保持戰斗姿態。2018年,陳剛果從西北某部調任恩施軍分區動員處處長。他帶領團隊歷時2年多,于今年9月研發出一套智慧系統,成為地方應急救援的“大腦中樞”。他說:“在大漠戈壁,我從沒想過要遠離艱苦奔赴繁華;在鄂西山區,我也從沒想過要規劃后路虛度光陰。”
針對民兵訓練標準難統一、質量難保證的問題,宜昌軍分區戰備建設處處長李祖國探索基地輪訓備勤,有力提升了民兵應急應戰能力。他說:“戰場是軍人最廣闊的舞臺,戰位是軍人最本真的崗位。”
2018年,荊門市將黨管武裝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考評;2019年,該市在全國率先出臺基干民兵優先優待政策,在全省率先出臺大學畢業生入伍激勵政策。荊門軍分區政委黎磊說,正是因為用好了黨管武裝這個“重要法寶”,才有了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帶來了軍分區工作的多點開花。
攻堅克難——
滔天洪水中舍命救群眾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采訪中,這是襄陽市南漳縣人武部部長薛柏泉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今年7月,南漳遭遇罕見洪水。在該縣九集鎮甘溝村,人武部組織的民兵應急分隊到達后,僅1個小時就營救出11名被困群眾。薛柏泉說,平時訓練有素,關鍵時刻才能“拉得出、打得贏”。
征兵是人武部的重要職能之一。做應征青年的工作,不僅要“送得走”,還要“穩得住”。每年入伍季,武漢市江夏區人武部部長代向陽給每名青年發放聯系卡,逐個叮囑:“有事給我打電話,人武部永遠是你們的娘家。”
今年,江夏區人武部又爭取政府專項資金50萬元,為全區300多名現役義務兵父母開展“你為祖國扛槍站崗,我為父母守護健康”免費體檢活動。活動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營造了擁軍愛民的良好氛圍。代向陽說:“我將一如既往用心干好本職工作,努力做一個有匠心的新時代國防動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