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負責地市新聞報道,半夜趕山路、腳上沾點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而極目新聞“實事辦到心坎上”連續4個整版的《獨臂村醫守護鄉鄰》系列報道只是其中之一。
今年8月,我從“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得知,隨州獨臂村醫王文艮當選“荊楚楷模”。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典型人物素材。
作為從部隊復員的衛生員,應該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他為何選擇回村里?一只胳膊怎么行醫?得到鄉鄰的一致認可,這些年他經歷了什么?
帶著種種疑問和好奇,我聯系上隨州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我,王文艮的事跡,其實《隨州日報》上已有報道。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盡量避免同題材報道。但是,當看完已發布的報道后,我更為王文艮的事跡感動了。我認為,這樣的人物,值得更大力度的挖掘,他的精神應該影響更多的人。
9月初,我驅車近200公里從襄陽趕到隨縣,來到王醫生所在的東方村。有一段路不好走,車子底盤被刮得咚咚響。我們全程見證了王醫生的一天,于9月16日推出第一個整版報道。
報道刊發當天,社會反響強烈。編輯部立馬部署,繼續推出后續報道。收到通知時,我正在襄陽采訪,于是又一次從襄陽趕到隨州。
到達隨州市區已是中午,扒幾口中飯后馬不停蹄再次走近王醫生。這一次,我和村民們聊天、采訪他的親人,再次跟他出診值夜班,并和從武漢趕來的攝影部記者會合,一邊采訪一邊拍攝。
天黑了,怕耽誤出版流程,我獨自一人驅車離開村莊,留下攝影記者繼續跟拍。 我將車停在316國道邊寫稿,寫到一半電腦沒電,找到最近的酒店繼續寫。到晚上交稿時,發現竟然忘記了晚餐。
17日、18日,我又采訪了其他村醫、隨州市衛健委負責人以及其他社會人士后,又發出兩篇報道。其中第四篇以圖片影像為主,感佩于王醫生的無私大愛,我突破常規寫作方式,以詩歌散文的形式表達出來。
至此,這一跨越四五百公里行程、行軍打仗似的系列報道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