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梁傳松
通訊員 劉加良 曹祥魁
近幾年來,在黃石人的心目中,幾乎很少發生突然停電現象。“不停電是最好的服務”,這是黃石供電人的承諾。但是,在“不停電”的背后,卻是供電人放棄節假日與家人的團聚,在天寒地凍的大山里、在熱浪滾滾的鐵塔上默默地付出。如今,黃石供電人走出了傳統的人工檢修,邁向數字化建設,智能巡檢機器人、激光炮、無人機、實時遠程監控,電網手拉手……這些新名詞不斷在刷新著人們對供電公司的認知。
“手拉手”服務民生
“這幾年好像都沒停過電?!?1月4日,家住黃石市黃石港區楠竹林社區的萬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幾年幾乎都沒有停電摸黑的情況發生,偶爾小區內的線路發生跳閘現象,不到半小時很快就能修好。萬先生不知道的是,以往發生線路故障,打電話到供電公司,手工登記后,再進行派單,通知工作人員上門維修,周期比平時要長。而現在只要用戶打電話到客服后,系統自動形成工單,包括用戶聯系方式、所在的小區住址和故障類型等信息在工單上一目了然。3分鐘內,故障工單就會派到供電所,檢修人員根據工單的類型,在30分鐘內必須趕到現場進行維修,而整個過程維修人員只需要通過手機就能操作。故障排除恢復供電后,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還需要對用戶進行回訪。
“從用戶打電話到派員上門維修,整個維修流程都能在電腦上查到?!秉S石供電公司配網調控班副班長楊誠介紹,以往線路故障,檢修全靠老師傅帶徒式的進行,因為黃石公網線路有635條,主要是供居民用電。記住每一條線路的走向,需要由一名“活地圖”式的老師傅帶著才能弄清楚線路的分布和走向。
為了能提高故障排除效率,黃石供電公司用了3年時間,通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對每一根電線桿進行精準定位,再將這些定位信息連接起來。目前,新員工都能通過手機,輸入線的名稱,屏幕上就能精準地顯示每一條線路的走向,大大提高了維修的效率。
“以前某處發生了故障,下游的線路就會停電,現在電網‘手拉手’,就解決了故障下游停電的問題?!睏钫\介紹,原來如旭美線,是單獨的一條線,如果該線路中間發生故障后,下游的電網就沒電了。所謂電網“手拉手”,就是另外的線路與旭美線再進行連接,一旦發生故障,另一條線就能擔負起供電的任務。
“不停電”服務企業
不停電是最好的服務。黃石供電公司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提高服務質量,這些只是數字化建設的一個部分。記者從該公司了解到,今年7月16日,全省首個辦理電全景智慧管控中心在黃石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成立。
“現在只需一鍵操控自主巡檢,就能完成無人機自動巡檢。”在該分公司監控大廳,運維可視化監控班員工占營介紹,以往,輸電線路都是通過人工巡線,易受天氣制約,且輸電線路多跨越崇山峻嶺,運行維護難度較大,現在只用帶上無人機就夠了。
“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為了保障企業不停電,原來,只能依靠人工巡檢線路,隨著輸電專業無人機、可視化監控、智能巡檢終端、在線監測傳感器等新科技手段不斷發展,該公司摸索利用無人機進行線路巡檢。
服務企業,不光是保障用電,黃石供電公司還定期對企業提供總體用電情況分析。
“2021年上半年,黃石市10個主要商業體總用電量達到3309.4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42.9%,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整體呈上升趨勢。”記者在一份分析報告中看到,該公司對黃石市10個主要商業體總用電量逐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企業的用電量提出了建議。
為了更高效實現不停電檢修作業,智能帶電機器人也在蓄力發力。11月4日,在國網黃石工供電公司慶紅實訓基地,一輛車載式白色機器人格外引人注意,只見高壓線附近兩只機械手臂來自動地回擺動,幾分鐘就完成了線路的搭接演練工作。
“平板和機器人是通過5G信號交互的,只要在平板上輕點按鈕,就可實時控制機器人?!痹摴九潆妿щ娮鳂I副班長黃凱向記者介紹,以往這個操作要帶電作業人員人親自上去,不僅費時費力,安全風險也比較大,現在有了這個技術,不停電作業效率將有質的提高。
據悉,黃石供電公司后續將加大力度推進帶電機器人應用,持續提高配網不停電檢修效率,進一步提升用電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