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董淑健 通訊員吳滕鈺)6日上午,一輛滿載1噸生姜的大貨車駛出英山縣楊柳鎮土門河村,這是該村生姜今年賣出的第一份“大單”,經銷商是黃商集團。
3日,極目新聞報道了英山縣大量生姜滯銷的困境,報道引起廣泛關注。連日來,多家媒體轉載并做后續報道,多位熱心人士伸出援手,多家平臺競相鏈接,助力當地姜農打開銷路。
極目新聞報道發出的當天,當地多家自媒體全文轉載了極目新聞的報道。次日,《鄂東晚報》對英山縣楊柳鎮生姜滯銷情況做了全面報道,隨后還將本報報道在官方微信重點推送。《長江蔬菜》雜志除轉載極目新聞的報道外,配發了分析和評論。6日上午,《農民日報》在其官方微信以《急!100多萬斤生姜滯銷,欲購請聯系胡小虎書記!》為題,將英山生姜滯銷的消息推送到全國,并公布了生姜種植大戶朱昌奇和村黨支部書記胡小虎的電話號碼,方便全國各地的讀者聯系購買。
連日來,全國各地多位熱心人士致電極目新聞,希望與英山縣楊柳鎮土門河村及生姜種植大戶建立聯系,你10公斤、我20公斤地郵購生姜;黃岡、武漢、廣州、深圳、溫州等地多家農副產品的經銷商通過極目新聞與楊柳鎮土門河村接洽采購。
黃岡地區最大商業連鎖企業黃商集團一次性購買土門河村生姜1噸,該公司還發動旗下各連鎖店將土門河村優質小黃姜滯銷的消息群發多次,動員客戶踴躍團購。
武漢中百倉儲、湖北銀亮都市現代農業管理公司以及浙江、廣東等地多家經銷商與土門河村委會建立聯系,洽談價格,索要產品相關資料。近幾天,朱昌奇等生姜種植大戶已分別向溫州、廣州、深圳等多家平臺企業寄送了樣品。
7日上午,湖北省蔬菜協會秘書長陳銀亮對極目新聞記者表示,通過媒體呼吁擴大銷售解脫困境只能暫緩燃眉之急,盯緊市場才是農副產品應對市場風險的長遠之策。
陳銀亮說,種植業在我國現階段是弱勢產業,農民是相對落后的市場主體,要想在這個市場爭得一席之地,就要學會跟緊它、適應它,單打獨斗盲目種植,很可能會一敗涂地。他建議,當地政府出面幫忙把姜農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一類組織,將小舢板升級成大航母,明確分工,有人管種,有人管銷,有人管運輸,提前預判市場信息,多條腿走路,才能增強抗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