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襄州區委書記劉明鋒 (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掃碼看視頻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永輝 通訊員 歐陽斌 陳有群 沈君
田園詩鄉,鳳鳴襄州。
“襄州區過去叫襄陽縣,是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故里,曾挖掘出蘊含5000年歷史文化密碼的鳳凰咀遺址,可謂山清水秀,人杰地靈。”11月3日晚,襄州區委書記劉明鋒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暢談新型城區發展藍圖。
錨定“一心四區”
“襄州區的城市化進程,正在進入加速階段。”劉明鋒介紹,襄州半環抱襄陽市中心,在城市發展的輻射帶動下,如今項目云集,企業紛至沓來。
目前,正大生豬全產業鏈、東風井關、盼盼食品、浩吉鐵路中部總部等重大項目落戶,襄州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紡織服裝四大主導產業格局基本形成,預計今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
劉明鋒說,該區的發展目標是奮力建設現代化“一心四區”。
所謂“一心”,就是襄陽產業和功能提質重心。即積極承接襄陽中心城區產業轉移,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加快提升產業能級、交通能級和服務能級,自覺在全市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展現作為。
——打造“襄十隨神”城市群產業升級引領區。積極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合作,奮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襄十隨神”城市群協同發展成勢見效。
——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發展樣板區。以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區為目標,進一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打造襄陽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重點承載區。圍繞打造千億物流產業目標,大力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構建以公路鐵路為主、多式聯運有機銜接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打造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物流洼地。
——打造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加快打造現代宜居之城、濱水生態之城。
培育一批塊狀產業集群
“襄州作為襄陽市最大城區,亦工亦農,工農兼備。”劉明鋒介紹,該區立足于功能定位和優勢產業,“十四五”期間將力爭農產品加工業年產值過500億元,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及軌道交通兩個產業過400億元,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3個產業過百億元。
“全區常年糧食播種面積310萬畝左右,總產約26億斤,可夠全國人民吃兩天。”劉明鋒說,襄州區堅定扛穩糧食安全責任,以爭創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為依托,力爭生豬、糧食產業鏈年產值過150億元,油料過100億元,現代種業、家禽及蛋制品、地方特色等三個產業過30億元,并打造50個主導產業突出的專業村、3個以上產值超10億元的產業強鎮。
目前,襄州農產品加工園區已聚集68家規上龍頭企業。其中,正大襄陽百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實現全產業鏈開發、全智能化生產、全過程可追溯、全資源可循環。魯花公司投資8億元,進行四期擴產能建設,花生油年加工能力提升至20萬噸。
去年,襄州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業實現產值近300億元,已占全區工業總產值1/3以上。
同期,科技創新驅動著一大批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國鐵機電入選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東風井關入選全國第三批綠色制造體系示范企業,時瑞達的軌道車輛遠銷至美國、巴西、韓國、越南等10余國,研發汽車發動機核心部件的長源東谷成功上市。
“繼續實施‘百億級企業培植計劃’‘小微企業倍增計劃’,每年選擇5家骨干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引導其做大做強。”劉明鋒介紹,襄州將加快推動盼盼食品加工、際華3542生態紡織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形成一批塊狀產業集群,不斷夯實經濟發展底盤。
服務企業爭創成本洼地
去年底,盼盼食品落戶襄州。從簽約到開工,僅用38天,刷新該區企業落地速度。
劉明鋒說,襄州區以企業評價為第一評價、以市場主體感受為第一感受,切實當好“店小二”,力爭營商環境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以改革添活力。襄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區域通辦”,探索推進“落地即開工”“幫你辦”“招落一體”等舉措,開發區區域性統一評價成效顯著。
2020年,襄州區的營商環境評價,位居襄陽全市第一位、全省第二位。
“圍繞企業從開辦到注銷的全生命周期,我們設置29個場景事項進行優化;圍繞自然人的政務服務需求,我們設置25個場景事項進行優化。”劉明鋒介紹,襄州區還成立項目落地辦,完善區領導包保項目制、百名干部進百企、項目落地推進會和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建設責任清單制,從立項審批、土地征遷、要素保障、證照辦理等關鍵環節入手,切實幫企業解決難題。
劉明鋒表示,襄州區將努力打造成為中部地區同類城區“流程最短、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的投資高地、成本洼地,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個性問答
鳳鳴襄州,筑巢引鳳,打造發展高地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永輝 通訊員 沈君 陳久剛
主持人:劉書記,襄州區確定新的城市形象名片是“田園詩鄉、鳳鳴襄州”,有什么寓意嗎?
劉明鋒:“田園詩鄉”,寓意襄州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的故里,現在襄州區正在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一幅“農村美、農民富、有內涵、有品位”的現代田園優美畫卷正在展開。
“鳳鳴襄州”有三點考慮,一是襄州屬楚地,“鳳”是楚文化的圖騰;二是襄陽市的城市之根——鳳凰咀遺址在襄州,這是全市最悠久的歷史文化符號;三是“鳳鳴”可以解讀為筑巢引鳳之意,寓意新一屆區委沉下心、靜下氣,找準定位、錨定目標,埋下頭來苦干實干加巧干,打造發展高地,力爭把襄州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
民生福利
綠化率每年提高0.5個百分點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永輝 通訊員 陳久剛 沈君
訪談前,有熱心市民提出,襄州區綠化率偏低,該如何改善?
劉明鋒表示,該區將采取一系列措施補短板,以實現“綠滿襄州”。具體措施為:繼續實施“一江兩河”美化工程,即在沿漢江、唐白河、小清河兩岸10.5公里的岸線投資10多億元,興建綠色景觀林帶,以及停車場、運動場、城市書屋等設施,打造260多萬平方米的城市花園;同時,沿區內7條水系、6縱18橫道路,每年投入5500多萬元,大力推動植樹綠化,力爭全區綠化覆蓋率每年提高0.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