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監控禁捕水域,快速識別、預警偷捕亂釣行為……”近日,武漢市召開了禁捕專項會議,該市將在年底前建成禁捕一張網,形成市區聯動、禁捕水域的全覆蓋監管格局,讓禁捕區偷放地籠、多桿釣魚、錨魚等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實施長江“禁捕”,是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是保護長江母親河、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作為九省通瞿的湖北,擁有全國最長的長江干線,禁捕執法監管任務線長面廣、覆蓋難度大。實施“天網工程”,賦能長江禁捕,可謂正當其時。
信息化運用,讓“天網工程”如虎添翼。“天網工程”運用了視頻感知、人工智能、大數據、熱成像聯動識別,配合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可智能識別違法行為,精準推送預警信息,它不僅具有動態信息可視化、目標監控多元化、水域監管智能化等特色,還兼具了生態保護功能,能夠常態化監測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依靠現代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運用,為“天網工程”安上了“眼”和“耳”。
系統化建設,讓“天網工程”提速達效。今年以來,湖北大力推進長江禁漁“天網工程”,著力搭建省、市、縣三級信息化監控管理系統,到年底,禁捕水域79縣市區“天網工程”將有望建成。建成后,長江禁捕重點區域將實現天上有無人機、水上有巡邏艇、岸邊有攝像頭、江堤上有巡邏車,從而構建起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的立體控防體系,全省也將實現長江禁捕無死角視頻監測,極大提升了禁捕執法綜合能力。
今年是長江“禁捕”開局起步之年。推進“天網工程”建設,既是提升綜合執法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一項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必須久久為功,綜合施策。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日常巡查等常效機制,加強與公安、水務、海事等部門聯動,實現綜合執法全覆蓋;同時,推進以“岸線長”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網格化管理,落實日常巡查管理屬地責任,實行劃片包干、定人定崗、定位定責,實現履責擔責全覆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天網工程”威力震懾作用,及時曝光一批社會有影響的典型案例,形成“重點水域禁捕、非法捕撈違法”濃厚的社會氛圍。
稿源:荊楚網
作者:李克軍(湖北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