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鄉村的人在“減少”,村莊的規模卻在“增大”。背后反映出的,是鄉村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資源利用低效化、生態質量退化等問題……這些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主要“瓶頸”。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從杭州到浙江
“八八戰略”再深化、
“千萬工程”續新篇
2019年,自然資源部在全國部署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而這一工作的發端,就在杭州的雙浦。
“2017年開始,西湖區雙浦鎮率先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綜合治理,雙浦扎實推進拆違控違、治水“剿劣”、田園清潔、礦山治理、土地流轉、水田墾造等“十大行動”,在清退了亂搭亂建的養殖塘、恢復了規模化耕地耕種的同時,大大改善了雙浦的農村人居環境。
關于“全域整治”,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作了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鄉村比作一部手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就像裝在手機操作系統上的一個程序,比如庭院美化、礦山修復、河道治理、產業導入等所有跟美麗鄉村建設相關的工作……都可以依托這個基礎程序,運行地更快更好。”
如今,作為全國“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全區域綜合整治的發源地,西湖區雙浦鎮在注重鄉土文化傳承,充分考慮地域建筑特色和群眾生活習慣的基礎上,以規劃為引導,全力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統籌推進零星耕地歸整、散落村居撤并、村鎮環境治理,實現了空間重構、環境重生、產業重塑、鄉愁重現。
以雙浦為樣本示范,浙江從2018年起在全省范圍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力求通過全域整治,建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集約高效的美麗國土新格局。
緊跟省、市委戰略部署,杭州將“全域整治”作為“八八戰略”再深化、“千萬工程”續新篇的抓手,在全市域92個鄉鎮(街道)、788個村,全面推進100余個國家、省、市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著力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實現全域“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整治,夯實全域城鄉共富基底。
從喚醒“基層干勁”到提升“民生福祉” “全域整治”深入人心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對于蕭山戴村鎮佛山村書記鐘望達,是個略長的詞條。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這項工作的深刻理解,以及推進佛山村全域整治的積極熱情。
“實施這個工程對我們村來說太好了,不僅解決了我們錢從哪里來的問題,還激發了我們干部做事的熱情。”鐘望達說,在實施全域以前,佛山村集體收入不過20萬元,面對破爛的村莊,村干部們對未來的發展很是迷茫。
根據全域整治相關政策,實施“全域整治”的村莊,新墾造、提標改造的耕地、水田,都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通過閑置宅基地有序退出、空閑地復墾出來的建設用地指標,可以在省平臺相關交易,拿到“真金白銀”的收益。
有了政策激勵,佛山向內挖潛資源,在第一年就干出了上千萬資金獎勵,也因此有了大刀闊斧發展美麗鄉村的“第一桶金”。
在錢塘江上游距佛山村近百公里的建德三都鎮欽堂鄉葛塘村,村書記黃向陽和鐘書記的“經歷與心聲”如出一轍。
憑借“全域整治”獲得的“第一桶金”,葛塘“三年干了三十年想干的事”,從一個房屋混雜、道路狹窄,村民灰心、外人搖頭的后進村,成為了庭院精巧、道路寬敞、山清水秀、眾人點贊的先進村,得到了村民的聲聲贊譽。
除了實實在在的美麗鄉村建設“啟動資金”,“全域整治”還大大提升了民生福祉,結出了累累碩果。
在富陽富春街道宵井村、蕭山戴山鎮佛山村……當地因“全域整治”整出來的空間,解決了數百戶村民“有錢建房,村里沒建設指標”的苦惱。
在“亞運門戶”錢江世紀城、在臨安高虹鎮,通過“全域整治”,當地盤活低效用地、農村用房,為區域發展打開空間“要素保障”。
在桐廬百江鎮、淳安下姜鎮,通過“全域整治”,當地進一步扮靚美麗鄉村“封面”,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在區劃調整后全新的臨平區、錢塘區,通過“全域整治”,當地打造新區門戶界面,積極布局都市農業,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眼下,隨著“全域整治”工程推進,杭州鄉村的綠水青山更美了,錢、地、人等發展的核心要素,在城與鄉之間更高效地“流動”起來。
規劃引領到數治賦能 杭州積極探索“全域整治2.0”
8月10日,浙江印發《關于高質量推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全面迭代升級,實施“3+X”模式,高質量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2.0版,計劃到2025年,全省完成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省級工程500個,其中打造100個綜合成效好、特色鮮明、示范性強、現代化程度高的省級精品工程。
日前,杭州西湖雙浦鎮、臨安天目山鎮、建德三都鎮、桐廬城東區塊等“全域整治”項目,獲評省級示范工程。全市計劃到2020年輪動實施100個以上全域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覆蓋50個鄉鎮、500個村以上,土地整治面積30萬畝以上,項目實施范圍、數量均已“超額”推進。與此同時,杭州正在對2018、2019年度立項工程進行全方位評估,深度總結成效和存在問題,為下一步高質量推進2.0版工程打好基礎。
“‘3+X’模式的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2.0版,即包含村莊整治、農田整治、生態修復3項基本內容,以及開展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廢棄礦山治理修復、歷史文化名村保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若干特色整治項目。”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較以往,全域整治2.0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省級層面文件的出臺,為杭州探索“全域整治”2.0指明了方向。
積極謀劃“全域整治”2.0,杭州首先聚焦完善鄉村規劃體系。
“目前,我們正在抓緊編制《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土地整治專項規劃》,引導全市層面科學、有序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詳細規劃層面,杭州已出臺《杭州市鄉村地區規劃導則》,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連續性和功能完整性出發,打破傳統單個村莊的局限性,創新提出劃分鄉村規劃單元,并將村莊劃分為城郊融合類、集聚建設類、特色保護類、精明收縮類、整治提升類五大類,進行差異化分類引導。
通過完善鄉村規劃體系,杭州意在進一步理順鄉村規劃與全域整治的關系,將兩項工作緊密結合協同推進。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就此指出,“我們希望通過鄉村規劃,明確定位功能和布局,將全域整治作為實施規劃的平臺與抓手,整合增減掛鉤、永農調優、規劃留白等各類政策,打造高質量全域整治2.0版。”
一手抓鄉村規劃,一手抓工程項目實施。
目前,全市已立項的74個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內容主要涵蓋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和生態整治修復等3大類、27個子項目類型,目前已完成驗收16個。未驗收的58個工程中,子項目合計1894個,其中86%已動工、67%已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以全市“空間智治”數字化改革為契機,杭州還積極探索鄉村全域整治數字化場景應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
“我們計劃將全市實施的各類‘全域整治’項目,統一納入我市空間智治平臺,實現三調、規劃、方案、實景一張圖展示,逐步實現整治工程策劃、立項、實施、驗收、管護全流程‘閉環’監管。”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平臺建好后,還可以對接全省生態修復項目監管系統,實現數據一次性錄入、多平臺共享。
未來,杭州將堅持規劃先行,畫好鄉村振興“全局圖”;堅持融合發展,牽好鄉村振興“牛鼻子”;堅持引巢筑鳳,落好鄉村振興“關鍵棋”;堅持文化傳承,留好鄉村振興“主心骨”,積極探路以村莊整治、農田整治、生態修復及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廢棄礦山治理修復、歷史文化名村保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內容為核心的“3+X”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2.0,力爭率先推出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2.0“杭州樣本”,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城市范例。
(記者 劉園園通訊員 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