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李紅、汪幼元、周勝書)“攤前要‘三包’,經營熟食要穿戴衣帽,防蠅防塵衛生要做好……。”11月7日,武漢市蔡甸區海天生鮮市場,經營戶正在按照《市場文明經商公約16條》規定進行落實。
去年, 武漢市實施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完成,市民買菜體驗煥然一新。 1/4的菜市場“退場”,另外3/4的菜市場則提檔升級。除了“面子”還要有“里子”,武漢市市場監管部門督促商戶全面提升軟環境,打造2.0升級版。
在新洲區問津菜市場蔬菜區,經營戶穿著統一的服裝,營業執照、明碼標價牌懸掛在攤位的墻壁上。農產品檢測就設在市場里,隨到隨檢。商戶為了提升衛生,特意在攤點下面安裝了一個水龍頭,方便清洗保潔。在調料區,經營戶都用玻璃門罩著原料。“蘇程糧油干調”經營業主蘇程說,玻璃門罩雖然開關有點麻煩,但對食品安全衛生有保障,消費者也可以買個放心。
“經營戶每天必須將‘三包’責任區衛生清理干凈;各經營區必須無積水;每個月要進行一次文明經營戶評選?!边@是漢陽區合合鮮四新菜場管理手冊上的內容。大到食品安全,小到經營戶穿著,漢陽合合鮮四新菜場像管理企業一樣管理市場。從市場門口到服務臺、檢測室、蔬菜區、肉禽區、水產區、干調區、熟食區都一一做了管理要求。整個菜場干凈整潔,如同走進大型購物超市一樣。
這本40頁的市場管理手冊中還規定,禁止銷售活禽、青蛙等國家明文規定的商品;未經檢驗檢疫的商品不得上市;熟食區、豆制品、咸菜區、水產區要做好“三防”措施;賣場禁止以次充好、強買強賣,欺行霸市、短斤少兩;保潔人員每天對衛生間要做到不少于6次清潔。
該區市場引進智能化管理系統,對經銷大數據進行實時跟蹤分析,保證每一份農產品安全可溯源。漢陽區四新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馮文培介紹,各商戶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做好索證索票索來源,可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