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應城市委書記徐長斌(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吳堅 通訊員 陳邦 馮璇
應城有“膏都鹽?!敝Q,是全國最大的石膏原礦生產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品種鹽生產基地。
“全國優質石膏總儲量的62%分布在應城,湖北生產的食用鹽近九成來自應城。”
11月4日晚,應城市委書記徐長斌走進湖北日報5G演播室,暢談“膏都鹽海”綠色轉型升級、沖刺縣域經濟全國百強新藍圖。
有底氣——
奮力沖刺“全國百強”
“這是我們應城的LOGO,上面是‘應’字,下面是城墻,呼應應城地名出處——‘應置城為守’?!痹L談現場,展示完應城膏雕大師伍柏林作品,徐長斌話鋒一轉,“新時期,應城在縣域經濟發展格局中應占一席之地?!?/p>
剛剛召開的應城市第九次黨代會明確,2026年力爭躋身縣域經濟“全國百強”。
“實現此目標,我們有機遇,有優勢,也有足夠底氣。”徐長斌說。
政策有機遇。隨著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等戰略深入推進,以及省委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擴權賦能強縣改革等舉措全面落地,必將為應城縣域經濟發展集聚更多生產要素。
地緣有優勢?!拔覀儗⒓铀偕疃热谌胛錆h城市圈。”徐長斌介紹,已啟動建設的孝漢應高速,進一步“拉近”應城與武漢中心城區的距離;應城已與華農、武漢理工等9所高校簽訂協議,實現人才、信息、技術共享。
底氣也足夠。近3年來,應城先后躋身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全國縣域治理能力百強縣市。
明路徑——
再造優勢產業
現在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競爭激烈,如何在你追我趕中奮力突圍?
“首要就是突出‘項目為王’,持續壯大實體經濟。到2026年,我們力爭新開工建設重點項目100個以上,新增稅收過億元企業5家以上。”徐長斌說。
壯底盤。突出強鏈補鏈延鏈,扎實開展產業招商、區域招商、平臺招商、活動招商,精選招引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力強的優質項目;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關鍵領域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加強策劃包裝,爭取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實施平臺融資投資、引進社會資本投資、引進央企國企資本投資、發行債券融資等投融資模式,更大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
提質效。實施技改提能行動和“百企百億”工程,推動鹽業化工、精細化工等優勢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國家級現代化工產業集群核心區。
充分利用鹽化、食品包裝市場優勢,以恒天藥業包裝、益鹽堂食品軟包裝等企業為重點,打造全省輕工包裝重要產業化基地;精心培育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健康護理、新能源四大新興產業,加快回盛生物三期、湖北研妝、西子西奧電梯等項目建設。
“力爭到2026年,形成產值100億元以上企業2家、50億元以上企業5家、30億元以上企業10家?!毙扉L斌說。
強支撐——
綠色化工沖刺“千億級”
化工產業一直是應城經濟命脈,稅收占全市一半。
人們印象中,傳統化工產業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實現化工產業綠色轉型,應城做了哪些探索?
徐長斌說:“推進化工產業技改提能,促進產業向高端化、鏈條化、綠色化發展?!?/p>
雙環公司是老牌化工企業,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雙環與宏泰集團戰略重組,投資17億元實施技改。
云圖控股應城基地,累計投資超60億元,擁有“鹽—堿—肥”完整產業鏈,成為全國最大的品種鹽生產基地。
在徐長斌看來,隨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化工龍頭紛紛布局華中,應城綠色化工產業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
目前應城擁有國家火炬計劃精細化工新材料基地,還有3個省級化工園區。徐長斌說,近年來,應城整合資金10多億元,實施市經濟開發區、鹽化工業園、東城工業園、長江埠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循環化改造,全面提升園區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優環境——
爭做“店小二”標桿
“聽說黨代會閉幕第二天,您就到了博騰制藥新項目現場?”主持人問。
“這是為了傳遞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毙扉L斌說,在孝感市內比,應城還不錯,企業也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三棵樹涂料應城基地項目本月中旬竣工投產,創下7個月建成一座投資20億元現代化基地的“應城速度”;樂華智能家居應城基地項目簽約引進3年來,市開發區發揚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三到精神”,推動項目每年開工建設一期。
“不過,與沿海發達地區比,我們的行政服務、信息共享水平還不高,企業獲得感還不強?!毙扉L斌說。
刀刃向內,應城連續9次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大會,持續曝光問題,倒逼干部轉作風。
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應城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實行項目專班“進駐制”、項目服務“派單制”,推動項目一路綠燈跑起來。
徐長斌說,目前應城正在加快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工程提前驗收”等4項先行示范點創建工作,力爭建設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單項改革先行區。
個性問答
“靠鹽吃飯”注入創新元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吳堅 通訊員 陳邦 馮璇
主持人:應城一直“靠鹽吃飯”,現在的吃法與以往有啥不一樣?
徐長斌:應城境內巖鹽儲量280億噸,是中國最大的井礦鹽產區之一?!翱葵}吃鹽”,應城先后興建制鹽廠、化肥廠、磷肥廠、化工廠等鹽化企業。鹽業開發,奠定了應城工業文明的基礎。
隨著消費升級,應城緊盯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給“一袋鹽”注入創新元素。從煲湯、涼拌、燒烤的調味鹽,到護膚、沐浴、清洗果蔬的日用鹽,已研發出十大系列500多個品種,每年至少25萬噸品種鹽從應城銷往全國30多個省份,這里已成為國內高端品種鹽生產基地。
民生福利
新河老街改造明年啟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吳堅 通訊員 陳邦 馮璇
“他們新社區的環境搞得蠻好,我們也想快點像他們那樣住上新房子。”此前,應城市新河老街居民彭翠蓉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袒露心聲。
“關于新河老街居民要求搬遷還建的問題,我們已分兩期將其納入舊城改造計劃,預計明年啟動實施?!毙扉L斌介紹,近年來,應城大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其中,新河片區將打造為新河城市綜合體,分步分片建設東部集中還建區、中部功能服務區、西部商住休閑區,從根本上改變群眾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