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鄂州市華容區委書記彭波(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夏中華 通訊員 饒瑤 潘協凱
“左手牽武漢,右手牽鄂州。當好武鄂同城發展‘傳動軸’,爭做城鄉融合發展‘排頭兵’,是全區未來5年發展必須回答好的考題。”
11月6日,鄂州市華容區委書記彭波走進湖北日報5G演播室,圍繞武鄂同城、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話題,暢談“破冰”與“突圍”之舉。
立足好區位,織密交通網
“武漢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是光谷,從這里一路向東直達即將投運的貨運樞紐機場,而華容區正處于兩者中間,是光谷東擴第一站。”訪談一開始,彭波便興致勃勃地推介華容區的好區位。
武鄂同城,交通先行。“鄂州有兩個區域和武漢光谷比鄰,一個葛店,一個廟嶺。從行政區劃上來看,其實這兩個區域都在華容。”彭波介紹說,地鐵11號線葛店南站已開通,并力爭武漢地鐵30號線紅蓮湖段、11號線延伸段納入武漢第五期軌道交通規劃,而在廟嶺鎮與光谷間還有6條“斷頭路”,正在加快打通中。
同時,武鄂兩地間的多式聯運交通網越織越密,全區正加快對接鄂州花湖機場、武漢長江航運中心,推進三江港與武九鐵路、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吳家山站的銜接。9月16日,華容三江港碼頭正式投運,來自巴西的鐵礦石順利抵達,而產自鄂州的螺紋鋼正運往上海。“三江港是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后首個開通港口,標志著武鄂港航開啟‘共繪一張圖’新時代。”彭波說。
眼下,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加快進行,花湖機場正沖刺年底建成校飛。彭波展望藍圖時說:“未來,以三江港為重要節點,借力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及周邊生產的電子、醫藥等大宗商品可運到三江港鐵路編組,再運往新疆庫爾勒鐵路貨運站。國外貨物經航運到鄂州花湖機場,可轉運到三江港物流園,分撥后轉運到周邊省市縣,形成完整的物流產業鏈。”
同“芯”協力,同“屏”共振
華容地域面積僅400平方公里,塊頭雖然不大,但發展勢頭正猛。“錨定當好武鄂同城‘傳動軸’的目標,光谷就是我們今后發展的對標。”彭波說。
同“芯”協力,同“屏”共振,對標光谷的重心在于科技同興和產業同鏈。彭波表示,全區將在兩地共建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基礎之上,強化產業分工協作,提升產業關聯度和互補性,完善產業配套服務,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產業體系,最終形成“總部在武漢、基地在華容”的產業協作共享模式。
緊鄰武漢國家存儲器基地和光谷科學島,紅蓮湖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園正承接打造“光芯屏端網”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總投資90億元。根據規劃,“紅蓮湖—葛店科創組團”作為光谷科學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主動服務融入武漢,重點布局建設科研院所、技術中心及創業創新平臺。
彭波介紹,該區近年來致力培育發展大數據、云計算、5G通信等前沿新興產業,并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穩鏈、補鏈、強鏈,將產業單項優勢轉化為集群優勢。今年來,全區已簽約華中數控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韻達鄂州華容產業園、凱峰鑫通產業園等項目14個,總投資約179億元。
“五證同發”,拿地即開工
“我們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服務市場主體中探索創新,持續弘揚‘店小二’精神,不斷完善發展軟環境。”彭波說,鄂州市今年先行試點7個省級改革事項,華容區占3個。
重大項目建設審批如何跑出“加速度”?彭波以投資90億元的紅蓮湖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園項目舉例分析:規劃、住建等多個部門聯動靠前服務,將拿地后的有關審批流程調整到拿地前和拿地中,變串聯式審批為依申請并聯審批,最終實現15個項目地塊“五證同發”,將原計劃工期提前4個月,拿地即開工。
華容區是全省“一業一證”試點改革縣市之一。“我們首批選取超市、藥店等6個行業開展試點,設立‘一業一證’辦事入口。以往,辦理營業許可證需跑多個窗口。如今,申請人到‘一業一證’一個窗口提交一套申請材料即可。”彭波說。
這項改革試點3個多月,首批6個事項已拓展到16個事項。全區已發出253份行業綜合許可證,新增市場主體1203戶、個體戶751戶。
此外,華容區還探索涉企經濟案件影響評估,確保司法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今年來,華容區法院涉企案件平均審理天數減少5天,上訴案件移送周期縮減5天,主要質效指標均呈向好態勢。
個性問答
護好“花容月貌”金字招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夏中華 通訊員 饒瑤 潘協凱
主持人:近幾年,華容區城鄉面貌加快蝶變。您和新一屆領導班子,將如何繼續扮靚花樣華容?
彭波:華容取名源于“花容月貌”之意。我們將一如既往堅持城鄉融合、綠色發展,護好“花容月貌”金字招牌。“花樣華容,榮華與共”是我們的宣傳口號,全區下轄5個鄉鎮,被形象地稱為“五朵金花”,競相綻放,各有側重:廟嶺鎮重點打造科技文旅融合創新示范鎮;華容鎮全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配套;段店鎮打造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和宜居宜游示范鎮;臨江鄉突出發展三江港“港產城”一體化;蒲團鄉發展種業和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
民生福利
徹底打通武鄂之間“斷頭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夏中華 通訊員 饒瑤 潘協凱
主持人:您在前面提到華容與武漢光谷之間還存在“斷頭路”現象,兩地群眾都十分關心,何時能徹底解決?
彭波:華容區與武漢光谷的“斷頭路”主要集中在紅蓮湖旅游度假區。為進一步推動武鄂同城化建設,我們按照“交通一體化、產業協作化、配套同城化”原則,正加快華容區與光谷銜接道路建設。目前進展最快的是金山大道。連接左廟路與東湖高新區的科技五路長約2公里,東湖高新區境內需改造0.2公里,華容區約1.8公里,主路網已建成試通車,正在進行綠化亮化工程。
當前最重要的是新城大道與東湖高新區未來三路對接,這是光谷3條“千億大道”的組成部分,是武鄂同城發展的標志性工程。華容區1.55公里道路現已完成規劃設計、EPC招投標,正進行道路基礎及市政管網施工,光谷境內0.25公里道路已完成工程招標。雙方攜手全力推進,確保年底同時通車。
另外,為進一步完善武鄂同城的路網,華容區望湖一路將與光谷科技五路對接,華容區文創大道與光谷龍泉大道對接,兩地未來二路、高新六路的對接均已獲規劃部門確認,正逐步納入年內開工計劃。